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香港青年國家意識的培養

http://www.CRNTT.com   2019-05-26 00:03:28  


  中評社香港5月26日電/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助理、中評智庫基金會研究員何文在《中國評論》月刊5月號發表專文《香港青年國家意識培養途徑和方法》。作者認為:在中西文化交融的香港,香港青年的價值觀深受西方影響,呈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有著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培養青年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的培育尤其需要增強文化感召力,支持特區政府開展國民教育,以中華文化為紐帶促進香港與內地的文化交流,引導香港同胞尤其是青年一代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讓愛國愛港的核心價值和光榮傳統薪火相傳。熱愛祖國必先認同祖國,認同祖國需先瞭解祖國。應引導香港青年深入瞭解香港和國家的昨日今天,清醒認識香港的政治地位,切身體會香港和國家的關係,全面準確領會“一國兩制”,樹立強烈的國家意識,正確處理家國關係。文章內容如下:

  近年來,香港“本土主義”甚至“港獨言論”甚囂塵上,這其中,青年成為主要參與力量。大量調查顯示,香港青年“國家意識”缺失,“身份認同”混亂。中央對此高度重視,習近平主席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上嚴肅指出:“任何危害國家主權安全……,都是對底線的觸碰,都是絕不能允許的”,明確指示“要注重教育、加強引導,著力加強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

  一、香港青年國家認同演變趨勢

  香港曾以移民居多,他們普遍缺乏歸屬感,存有過客心態,衹是把香港當作暫時的落腳點。加上英國既不希望港人有太強的“中國情結”,也不希望港人有太強的“英國情結”,於是港英當局長期在港實施“疏離教育”,淡化、迴避政治、國家、民族等議題,蓄意以社會代替國家,偏重經濟教育,鼓勵港人漠視自身的族群、民族、國家等問題。

  上世紀70年代以後,隨著“回歸”議題的臨近,港英政府一方面通過打擊腐敗、改善民生,提高自己在港人心目中的形象,另一方面加大力度限制港人愛國活動,公民教育也以空洞的普世價值取代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導致港人逐漸對祖國缺乏瞭解,“國家意識”淡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