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鄢烈山:台灣民間社會的“點、線、塊”

http://www.CRNTT.com   2009-03-11 07:50:25  


資深媒體人鄢烈山
  中評社北京3月11日訊/騰訊網昨天登載文章《鄢烈山:台灣民間社會的“點、線、塊”》,文章說,早就聽龍應台教授說過:台灣最珍貴的部分,其實是它的民間力量而非政府。2008年11月我有機會“台灣一周行”,雖只短短幾天,觀察所得只能是浮光掠影,但對於龍教授的話已有深切體會。詳文如下: 

“點”——志工 

  最令人難忘的是島內幾乎無所不在的“志工”(即我們所說的“義工”、“志願者”)。我猜測除了企業,舉凡慈善機構、事業單位、非營利組織、公益活動和公權機關,“志工”是無所不在的——之所以說“猜測”,是因為我沒有到過工廠,不知道那里有沒有退休人員在做義務勞動。 

  在花蓮的第二天,我們參觀了“慈濟精舍”(它的主人就是陳雲林訪台期間拜會過的“證嚴上人”——佛教“慈濟宗”的宗師兼住持,創辦多所慈濟學校、慈濟醫院的慈善家)。“精舍”里最令人注目的是“志工”。我拍的照片中,有志工在為廚房揀菜。同行的台灣朋友說,這些志工可能是身家億萬的實業家,在自己的財團里一呼百應,但在這里就是普通勞動者、工作人員,服從分配,做最平凡的事務。這些“成功人士”毫無倨傲之態,懷抱感恩之心回報社會,其精神境界相當難得。 

  參觀宜蘭縣政府大樓那天是星期天,工作人員不上班,在一層大廳只看到“志工”的職責說明(給來訪縣民指路、叫出租車、指導複印資料等)。他們是政府與民眾的橋梁。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的執行長李應平女士說,她們的基金會只有4個受薪人員,活動主要靠100名志工。這些志工都是從網上報名者中挑出來的,50%是在校大學生,30%是上班的年輕人,利用休息或輪班的時間前來服務,還有20%是家庭主婦和退休者。志工的構成有所不同,但他們的志願和無償奉獻社會的熱情是一樣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