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讓國共平台發揮更大作用 彌補胡馬未能晤

http://www.CRNTT.com   2010-06-11 08:42:32  


 
  從二零零六年四月的第一屆“國共論壇”開始,每年都定期舉行一屆(其中二零零六年還進行了兩屆),至今已連續舉行了五屆。雙方對兩岸經貿文化發展願景,達成了許多“共同建議”,提供給兩岸當面作為決策參考,並有部分內容成為海峽兩會協商的議題,因而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助益極大,受到兩岸各界所重視。與此同時,每屆“國共論壇”舉行時,大陸方面也宣佈許多惠及台灣同時的政策措施。 

  可以說,“國共論壇”是兩岸重要的溝通交流平台:兩岸產、官、學者專家,透過論壇交換意見,可以拉進彼此距離,增進彼此瞭解,建立雙方互信。“國共論壇”也可以促使大陸單方面實施惠台措施。實際上,近幾年來兩岸交流所衍生的各種事務逐漸增多,包括台商權益保障,台胞往來大陸便捷化等等事項,均是大陸單方面可以實施的措施,也是廣大台灣民眾的期望,透過“國共論壇”的舉辦,台灣方面得以向大陸反映台灣民眾的意見,促使大陸實施惠台政策,這從五次“國共論壇”舉辦後,大陸推出了大量惠台措施可以得到驗證。 

  在民進黨執政期間,兩岸正式官方授權的協商管道海協會和海基會的協商中斷,“國共平台”就扮演兩岸溝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對改善兩岸關係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貢獻。然而,由於“國共平台”不具公權力,當時公權力在執政的民進黨手上,所以“國共平台”當時所達成的共識,在“操之在台”的部分,未能加以落實。二零零八年五月,中國國民黨重新執政後,“國共論壇”所達成的共識,有關需公權力執行的部分,就可以透過大陸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的會談,逐步轉化為兩岸當局的政策措施,從而實現了兩岸“三通”,使到“國共論壇”發揮了更大的作用。 

  當然,“國共論壇”無法取代兩會協商。由於受台灣的政治體系所限,國民黨與政府不能完全劃上等號,故而“國共論壇”所達成的共同意見對台灣而言僅是建議,一切公權力的落實仍須經由海基、海協兩會協商。過去民進黨執政時期,“國共論壇”的共同建議在台灣方面一項也未能實施,就可以得到驗證。馬英九上任後,將“國共論壇”的共同建議納入台灣當局的大陸政策範疇,並透過行政成程序,也就是“陸委會”授權海基會與海協會協商,經過四次“江陳會”簽署十三項協議,才逐漸落實“國共論壇”的部分“共同建議”。因此,就有海峽兩會是“一軌”,“國共平台”是“二軌”之說。但是,如果沒有“國共論壇”所商討和達出的共識,也就不可能會有海峽兩會的協商議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