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揚胡抑魯”、“揚魯抑胡”及其他

http://www.CRNTT.com   2010-07-24 09:07:38  


 
  綜上所述,魯迅是中國現代歷史上激進的民粹革命的思想上的同路人,一個民族文化傳統與道德傳統的接近全盤的否定者;他的全部思想並不具備引領時代政治精神、道德精神與文化精神發展意義上的足夠的深刻性、正確性與合理性;至於魯迅在私人道德品質上是否具有足夠的說服力,執著於思想本身的正確與合理性的人們似不應關注過多,但魯迅去世前說:“歐洲人臨死時,往往有一種儀式,是請別人寬恕,自己也寬恕了別人。我的怨敵可謂多矣,倘有新式的人問起我來,怎麼回答呢?我想了一想,決定的是: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都不寬恕。”卻是人所共知的鐵的事實。而人權宣言中有一句話,“凡有不寬容者,一切都是專制主義的思想。”現代所有自由民主的國家,都將之視為立國的基礎。寬容是一種心態,是需要營造的一種社會環境和價值觀念,就象愛也是一種心態、一種權利、一種需要營造的社會氛圍。羅素說,“尼采輕視普遍的愛,而我覺得普遍的愛是關於這個世界我所希冀的一切事物的原動力。”古今中外的聖賢大哲中,耶穌講愛人如己、孔子講仁者愛人,佛也講廣種福田、普渡衆生,無非強調的都是一個人類之間普遍的包括寬容、愛和道德感在內的理想主義精神的問題。

  在艱苦的環境之中、在經歷了人世的苦痛、挫折和不公之後,我們能否堅強與執著地保持對於世界的信心與仁愛和寬容之心,是人之為人的習慣、心胸、勇氣和定力的體現,是社會能否有道德的進步的人的精神上的基礎。我覺得在這一點上,文化激進主義的宣揚者、階級鬥爭理論的信奉者在精神的理性和道德的定力方面,表現得是很不夠的。至於代表被壓迫者反抗壓迫的權利,那誠然是應該的,耶穌講富者到天國比駱駝穿過針眼還難,啓蒙運動的旗幟是自由、平等、博愛。而魯迅的論敵如陳源、胡適、梁實秋、章士釗、楊蔭榆等等,大都是深受西方思想影響的自由民主主義者,難道他們代表的就是社會壓迫者的利益嗎?如果不是,那為什麼要宣稱“一個都不寬恕”呢?這背後是不是存在著一個非理性的、狹隘的階級對等觀念和不能與人為善的心胸、氣度問題呢?魯迅在精神上與之有牽連的以暴制暴、以惡抗惡的階級仇恨和階級鬥爭的理論和哲學是狹隘、非理性而又極端地缺乏完美的道德感的。我想,社會的普遍性的完美的道德感和理想主義精神的缺乏,五四激進一派的知識分子和1949年以後的政治當權者負有難以逃脫的責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