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如何看待北大“天才”出家

http://www.CRNTT.com   2010-09-09 09:46:29  


高中時代的柳智宇和北京龍泉寺。
  中評社北京9月9日訊/近日,從華師一附中走出的“數學天才”、北大大四畢業生柳智宇,拒絕麻省理工學院(MIT)全額獎學金邀請,以居士身份到北京市龍泉寺潛心修佛。一時間,如何看待北大天才出家?成為坊間熱門話題:

長江日報:勿以成功學標准看待柳智宇出家

  2010年09月09日

  柳智宇隱居北京龍泉寺,成為“淨人”,也就是尚未剃度的修行者。這一消息已被龍泉寺的僧人所證實。

  毫無疑問,柳智宇是個天才,有超過常人的智力水準,在數學領域展示了令人驚訝的天賦和才能。在隱居寺廟之前,他獲得過國際奧數金牌,保送北大,取得麻省理工全額獎學金,在世俗眼光裡,這是那種成功又一帆風順的人生軌跡,但也終歸是世俗的、常規的。

  一個普通人的出家,並不會引來人們的注意。在我看來,柳智宇突然成為新聞人物,不僅僅因為他是智力上的天才,更可能的在於,他的人生選擇是對世俗標准的一種逆反,對常規生活軌跡的一種“脫離”。

  遺憾,不能說一點沒有。不過,這是柳智宇的個人選擇,他有足夠的理智或者法律意義上的民事行為能力,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他甚至也未必在意旁人的理解。

  隨著報道的深入,我們知道龍泉寺隱居了不少名校畢業生。在一般的理解中,出家往往是一個人對現實絕望之極的被動選擇,比如一個人“看破了紅塵”,便選擇出家,棄絕俗世,暮鼓晨鐘。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出世與入世仿佛兩個不同的、價值相反的世界,傳統知識分子渴望入世建功立業、為帝王師,假如不得志、不被重用,就換上一種出世心態,或寄情山水古刹,或與宗教人士交游往來,論道談玄。

  可出世並非心甘情願,一旦仕途得志,知識分子們的人生主題重又變成國計民生和建功立業的世俗大事。因此,入世是積極,出世是消極;世俗社會是對現實有用的作為空間,遁入空門則往往意味著返歸內心,既對現實不關心,也對改進現實無所裨益。

  由此,我們就不難理解對柳智宇和衆多高學歷、高智商的人歸隱寺廟的那種遺憾之情。因為在我們看來,遁入空門未免“暴殄天物”。

  但據我所知,在一些歐美國家,乃至在我國台灣地區,許多宗教人士都是智力或學術上的精英分子,這些人遁入信仰之門,或者剃度修行,成為嚴格意義上的出家者,並不常被視為奇怪的事情。

  我知道,宗教關乎人類的心靈和信仰世界,這一世界與尋常人生活的世界一樣,都是有意義的。即便從世俗功利角度來說,一個出家人同樣能夠服務社會,“有用”於社會。比如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宗教機構和宗教人士,他們廣泛從事社會慈善事業,服務於社會工作領域,在保存和發展藝術、促進世界和平、進步事業上,都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

  這說的是現代社會中,宗教的社會性一面。當然,即便柳智宇以及更多人出家後不問世事,我看也無妨,假如他們在一個安寧的環境中,追問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對一些終極價值進行思考,求得個人內心的完滿與幸福,你並不能說這是毫無價值的事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