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貿易保護 難解就業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0-10-21 09:32:52  


美國經濟學家獲經濟學獎,美官員卻為高失業率焦頭爛額。
  中評社香港10月21日訊/“在資本、貨幣自由流動的情況下,如果勞動力不能自由流動,那麼,資本、貨幣流通的速度越快,社會資源配置失衡的現象也就越嚴重。當務之急,是要盡快建立國際人才組織,通過鼓勵人才跨國流動,解決各國所面臨的失業問題。”喬新生教授今天在《大公報》發表文章“貿易保護難解就業問題”,文章內容如下:
  
  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三位經濟學家,以表彰他們在解決貿易摩擦方面所作出的貢獻。部分新聞媒體在報道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成就的時候,使用了“搜尋摩擦成本”的概念,認為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發現了交易當事人雙方搜尋與匹配的理論。

  其實,用三言兩語很難全面概括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所取得的成就。中國的經濟學者習慣於將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應該屬於微觀經濟學家。事實上,在西方學術界對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並沒有嚴格的區分。西方經濟學家之所以能夠獲得諾貝爾獎,就是因為他們善於在基本學術假定的基礎上,發現許多經濟運行的規律。如果只看到他們得出的結論,而沒有仔細分析他們的學術假定,那麼,在介紹他們學術成果時很容易步入誤區。

                  高失業令美焦頭爛額

  按照中國一些學者的說法,2010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為各國解決高失業率問題提供了一種路徑選擇。只要交易雙方當事人改善供求關係,減少雙方的搜尋成本,搭建有效的交流平台,那麼,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失業問題。通俗地說,就是要通過增加信息供給,解決找工作難的問題。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就在美國經濟學家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同時,美國政府官員正在為高失業率焦頭爛額。那麼,美國政府為什麼不能從善如流,利用經濟學家的理論解決美國的失業問題呢?

  道理非常簡單,經濟學家的學術假定非常清楚,那就是在一個自由流動的勞動力市場,通過降低搜尋成本,可以有效地解決失業問題。美國是一個允許勞動力自由流動的市場嗎?顯然不是的。在“資本僱傭勞動”的市場經濟社會,資本的趨利性決定了,只要能獲得更高的利潤,資本就會向其他國家流動。

                       從制度著手化解難題

  令人感到遺憾的是,資本可以跨國界自由流動,可是,作為財富的源泉勞動力卻不能跨國界流動,這就使得勞動力市場始終處於非均衡狀態。換句話說,在一個需要勞動力的地方,由於政府實施嚴格的管制而缺乏勞動力;在一個勞動力過剩的地方,由於政府實施嚴格的管制措施,而導致勞動力無法自由流動。更重要的是,勞動力市場需求具有結構性,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不同時期對勞動力的需求是不一樣的。這就需要各國和地區政府通力合作,共同營造一個勞動力自由流動的透明的信息市場。

  但是,目前世界上並沒有這樣的勞動力市場。相反地,由於各國和地區出於政治安全考慮,嚴格實行移民管制措施,結果導致勞動力的自由流動變得幾乎不可能。這種勞動力配置中的制度因素,使得各國和地區在解決就業問題的時候缺少轉圜的餘地。

  以美國為例,在就業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美國政府千方百計地鼓勵增加就業崗位,甚至不惜與發展中國家打貿易戰,試圖阻止發展中國家產品進口,以此來保持本國產業工人的就業崗位。但是,美國政府似乎忘記了,資本的自由流動,必然會導致本國的就業崗位減少。如果只限制勞動力的流動,而不限制資本的流動,那麼,政府增加就業崗位的政策很難有效地發揮作用。

  可是,如果限制資本自由流動,那麼,就會嚴重地損害美國企業的經濟利益。美國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貿易大國,就是因為美國的金融資本、商業資本可以跨國界流動。為了保護美國的貿易利益,美國先後策劃組建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貿總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正是在這些國際組織的推動下,美國的商品乃至美國的貨幣才能實現跨國自由流通。當美國的資本源源不斷地進入其他國家,實現利潤最大化的時候,美國的經濟卻出現了空心化現象──除了高端的金融服務行業和互聯網絡技術產業之外,美國在工業和農業方面幾乎失去了競爭力。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始終難以解決高失業率問題的根本原因。

                     鼓勵勞動力自由流動

  按照經濟學家的觀點,要想解決就業問題,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承認勞動力資源的商品屬性,鼓勵勞動力自由流動。換句話說,美國要想解決失業率問題,必須首先建立一個開放的自由流動的勞動力市場,允許勞動力跨國界流動。從短期來看,美國開放勞動力市場會導致大量外國勞動者進入美國市場,從而進一步加重美國的就業壓力;但是,從長期來看,由於美國勞動力素質相對較高,在國際勞動力市場競爭中,美國的勞動者未必會處於下風。

  現在美國走的是相反的道路。在國內失業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美國政府試圖通過頒布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保護本國勞動者的就業崗位。這是違背市場經濟規律的倒行逆施,其結果必然是損人而不利己。其實,只要了解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基本學術假定,就不難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只要建立信息充分的勞動力市場,鼓勵勞動者跨國流動,就一定能夠在世界範圍內解決勞動力供求的矛盾。

  筆者多次主張建立國際人才組織(WPO),是因為在長期的理論研究中深刻地意識到,在資本、貨幣自由流動的情況下,如果勞動力不能自由流動,那麼,資本、貨幣流通的速度越快,社會資源配置失衡的現象也就越嚴重。華爾街金融危機提醒我們,如果不盡快建立國際人才組織,鼓勵各國實現勞動力的跨國流動,改善國際勞動力結構,那麼,發生金融危機的頻率會越來越快,世界經濟將會越來越不穩定。當務之急,是要盡快建立國際人才組織,通過鼓勵人才的跨國流動,解決各國所面臨的失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