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鄭竹園:中國的崛起將是大勢所趨

http://www.CRNTT.com   2010-12-05 00:11:53  


 
  二,台灣模式的實績

  衡量一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有各種不同的標準,包括經濟成長、經濟穩定、所得分配、生活水準、經濟結構。茲試從這五方面來評估台灣模式的成就。

  (一)經濟成長。第二次大戰後,先進工業國家長期經濟成長率(CNP每年平均增長率)約為4%。一般發展中國家平均成長率約5%。能長期保持8%以上的成長率並不多見。台灣經濟成長率,50年代平均每年8.2%,60年代為9.1%,70年代為10%,80年代為7.2%。從1953年到1986年的長期成長率為8.8%。在當代各地中只有韓國、香港及新加坡能夠媲美。但這些地區在所得分配上都不及台灣。

  (二)經濟穩定。經濟穩定可由二個標準--通貨膨脹率及經濟成長率--來測定。除70年代受能源危機衝擊,通脹率達兩位外。平均通脹率均低於10%。

  台灣經濟的長期穩定,乃得力於兩項因素:一是政府長期採取較穩健財政政策,經常保持預算平衡;其次是台灣節儉成風,消費成長遠在所得成長率之下,儲蓄率逐年提高,消除通脹根源。

  (三)生活水準。由於國民所得不斷增加,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確實做到豐衣足食。

  反映台灣人民生活水準上升的明顯標誌,是消費支出構成的變化。1956年台灣家庭消費支出中,60.3%係用於飲食(包括食物、飲料及煙草),到1985年巳降為38.1%;用於居住的支出,1956年佔12.9%,1985年上升至23.4%;而用於教育與休閒的支出,則由佔5.6%,上升到14.9。今天台灣人民的消費水準,已接近香港及新加坡,而遠高於中國大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