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陝西,240萬移民搬遷將啟動

http://www.CRNTT.com   2010-12-24 13:53:07  


 
  王福祥現在做夢都希望,“如果條件允許,做一個全面、專業的地質災害摸底排查,但我們的技術和財力都遠遠達不到。”

  2000至2002年間,地質災害工作從水利部門移交到國土部門後,國家安排資金進行了一次地質災害調查,這也是安康歷史上迄今為止惟一的一次專業排查,但所謂專業,仍止於請專業地質隊到各縣區上報的疑似點核查,“技術條件非常差,主要針對水利部門掌握的那些點,憑借以前的歷史記錄。”

  “5.12”汶川地震後,安康市曾請專業地質隊對境內五十多個有明顯地質變化的地方做了調查,當時只能靠肉眼看,結果就發現有五六處明患,而那些肉眼看不出來的變化,根本無從知曉。

  安康城區所在的漢濱區,其國土分局沒有一個學地質相關專業的人員,而全安康市,也只有三個,“下面的一區九縣,毫無專業性可言。”王福祥自陳家底。

  每年7月份汛期時,他總是接到各個縣國土局領導打來的電話,“一有險情,馬上就跟我要專家,縣委書記、縣長們找國土局長就問一個問題:這個地方會不會滑?什麼時間滑?怎麼制止?怎麼應對?”“可我只有三個人,只能向省廳求援,從幾個地質隊調人,臨時組建一個專家團隊,也只能讓專家們去現場給縣裡領導做一些臨時指導,都是臨時應對,除了現場領導心不慌了,效果能好到哪?”

  所以,搬遷被認為是一勞永逸避免傷亡事故的惟一方法。在趙法鎖教授看來,這還因為近年來中央逐漸加大了對地方特大傷亡事故的問責力度,而近年來國家和陝西省級財政的突飛猛進,也為如此大規模搬遷提供了經濟上的可能性。

  在陝西省政府專家決策咨詢委員會社會組組長馮家臻看來,地質災害移民背後或有更大的課題,“新省長對陝西省的三條定位分析中,有一條就是城市化程度較低。這一次移民還要放在城市化的背景中考慮。”

  馮家臻的分析亦得到了印證,整個規劃初稿都緊扣城鎮化主題。而安康市扶貧開發局副局長劉子龍也樂觀估計,此役地質災害移民會把陝南農村的發展速度至少提升30年,“它足以與廢除幾千年來的農業稅政策相提並論”。

  何處可以安家?

  “我們最多是從十年一遇的災害點搬到二十年、三十年一遇的災害點。”

  然而,計劃宏偉,實行殊難。

  作為地質專家,趙法鎖首先關注的是,陝南地區到底能不能找到足夠安全的搬遷地以供安置百萬大移民。

  他的擔心可謂切中要害,陝南地區地質災害高發區和易發區占到了國土面積的整整一半。地質專家們對陝南的總體定位是:地質環境極其脆弱,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為主的地質災害隱患數量多、分布廣、密度大、發生頻發、危害嚴重。到哪裡去尋找足夠的安全地帶?

  以安康所轄的一區九縣為例,比較開闊的平地只有平利縣城、漢陰縣城和安康城區,“平地少,規模化城市建設幾乎沒有地方。”其他的7個縣城不是建在坡上,就是建在山溝裡,“不是不安全,而是非常地不安全。”王福祥說。

  2003年,寧陝縣遭遇“8.19”特大泥石流災害,就發生在縣城後面靠近山坡的位置,“如果規模再大些,就是舟曲。當時,寧陝縣就提出要整體搬遷,但是往哪搬呢?當時的一個說法是跟鄰近的石泉縣合併,但石泉縣也不安全,縣城內也常有滑坡。”最終,搬遷計劃不了了之。

  而雖沒有地質災害隱患的安康城,卻有極大的洪災隱患,1983年,震驚中外的安康洪災,死亡人數九百多,就發生在安康城內,即便現在,安康城都有三年一淹的說法。

  趙法鎖擔心曾經的漢中寧強縣的搬遷困局重演,寧強縣曾對受“5.12”汶川地震影響嚴重的群眾實施了搬遷,結果搬到了河道上,河道地方小,有的甚至把一個小山頭挖了,“當時也進行了評估,這個地方只比搬遷之前的點要好一點,但也不能說絕對安全。縣裡很矛盾,但找來找去全縣只能找到這樣的地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