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為什麼不能對歐元危機袖手旁觀?

http://www.CRNTT.com   2011-01-07 11:14:07  


 
  其二、德國在歐元區的主支柱作用依然可靠。在2008年華爾街金融風暴的衝擊下,歐元區出現了葡萄牙、愛爾蘭、意大利、希臘和西班牙這樣的“歐豬國家(PIIGS)”。這些國家由於公共債務債台高築,經濟增長抵不上債務增長幅度而造成主權債務危機。這是它們長期以來經濟結構不合理、公共開支巨大、財政長期入不敷出,資金、技術和人才等經濟增長要素被其他歐元區國家所吸附而導致的。但從歐元的中堅力量德國來看,金融危機後德國的狀況依然總體穩定。由於擁有堅實而在很大程度上無可替代的科技力量,德國製造業產品的出口並沒有受到金融危機的實質性衝擊,德國的財政狀況也始終表現良好,德國經濟也沒有出現問題,因此歐元不會輕易倒下。儘管內部達成一致並不容易,但今天的德國大國地位和對外戰略已經深深的與歐盟連結在一起了。

解救歐元符合中國國家利益

  今天的歐盟已是中國的最大貿易夥伴和第二大貿易順差來源地,作為擁有巨額外匯儲備的經貿關聯國,中國有一定的能力和道義對歐元危機展開救助行動。同樣甚至更為重要的是,解救歐元符合中國利益。

  第一、從中國國內經濟社會轉型和發展來看,歐盟作為中國產品出口區仍然非常重要。眾所周知,2008年金融危機凸顯和放大了中國實體經濟的產能過剩困境。今年中國“兩會”以後開始的樓市調控措施效果不彰和房地產泡沫越吹越大也是主要源於這個原因。從長遠看,中國需要通過社會和政治體制改革,建立內需型社會和市場來消化產能過剩。中國“十二五規劃”中已經意識到這點。但從短期來看,中國建立內需型社會絕非一日之功,更何況目前中國在政治體制改革上尚未形成共識,更沒有行動的跡象。中國的內需發展戰略需要以空間換時間,贏得相對充足的緩衝期。因此,出口在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中依然扮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歐元區作為中國貿易重要對象的作用就非常明顯了。雖然中國不可能像當年美國那樣推行一個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但是,協助歐元穩定從而維持歐元區投資和貿易的穩定對繼續吸納中國出口是一個現實而可行的選擇。就目前的態勢而言,據媒體報道,歐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愛爾蘭已談定850億歐元救援計劃,但市場反應依然冷淡。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對歐元的救助將增加市場的信心。而市場信心對避免引發歐元危機多米諾骨牌效應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已經有中國學者指出,愛爾蘭主權債務危機爆發導致歐元對人民幣的匯率從11月5日的9.46變成了12月23日的8.71。在這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人民幣相對歐元升值就達到了7.9%。毫無疑問,人民幣對歐元匯率的這種大幅升值會嚴重制約中國產品的對歐出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