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消費轉型的真正含義

http://www.CRNTT.com   2012-09-19 08:48:34  


  中評社北京9月19日訊/次貸危機後受外需走弱的影響,“消費轉型”成為一個常被提及的詞匯。大家都希望通過增加消費占經濟的比重,讓它更多地承擔起拉動經濟增長的任務,以抵抗增長減速的壓力。但如果僅僅把消費轉型理解為一種刺激內需、穩增長的政策手段,就誤讀了消費轉型的真正含義,也低估了它的意義。

  證券市場周刊發表光大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徐高文章表示,中國的消費確實有些偏低,但消費占比多少才算是合適,卻很少有人能回答清楚。從根本上說,這取決於經濟增長的目的。如果承認經濟增長目標是為了提升居民的福利,那消費就應該越多越好。但消費是一個序列,因此最大化的含義並不是讓某個具體時點的消費最多,而是要動態的最大化整個消費序列帶給居民的效用。這在居民的時間偏好與投資回報率相等或者簡單地說消費與投資動態平衡的時候可以做到。

  可以看一個簡單的例子,假設一個農夫今年消費1斤糧食帶來的效用與明年吃2斤糧食帶來的效用相當,這是農夫的時間偏好。那麼當今年播下的種子足夠多,讓種子的邊際回報率是2的時候,即1斤種子明年長出2斤糧食,消費與投資就取得了動態的平衡。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增加還是減少播種,都會讓農夫今明兩年的效用之和下降。

  不過,理論的闡述似乎並沒有告訴我們想知道的答案。投資回報率或許還可以在現實中觀察到,但居民的時間偏好卻無從捉摸。因此,我們也無從借助這個理論在現實中找尋出最合適的消費率。但理論的最大意義在於,它告訴我們合適的消費率應該是多少,取決於居民的時間偏好和投資回報率。理論雖然不能告訴我們它們具體的數值是多少,但市場知道。

  文章認為,在真實世界中,居民的時間偏好和投資回報率在金融市場中相互作用,引導資源在消費和投資間合理分配。居民的時間偏好決定了其可以接受的儲蓄回報率,而儲蓄回報率又對需要融資的投資項目提出了投資回報率的要求。所以,在儲蓄經由金融市場流向投資的過程中,居民的時間偏好就成為了篩選投資項目的依據。最終,市場會找出那些回報率與居民時間偏好相契合的投資項目,把這些微觀投資行為加總起來,在宏觀層面達到消費與投資的動態平衡。因此,消費率應該是多少的問題就由高效運轉的金融市場解決了。事實上,離開了這個市場機制,我們不可能知道恰當的消費率是多少。

  因此,消費轉型不應該,也不可能以某個具體的消費率數值為目標。消費轉型應該做的,是構建高效運轉的金融市場,讓市場在匯總了居民的時間偏好和投資回報率信息之後,將資源在消費和投資之間進行合理的分配,進而形成對經濟體而言恰當的消費率。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