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許小年:中國經濟未來的出路

http://www.CRNTT.com   2012-10-21 10:20:35  


 
政府預算財政收入/GDP

  這張圖還說明了另一個問題。有人講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的成功原因,是有一個強勢的政府,這話不符合歷史事實。改革開放30年,前15年不是強勢政府,而是政府經濟職能的弱化,是國退民進和小政府,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從1978年的30%逐年下降到1995年的10%。政府少收,企業和居民多收,經濟就繁榮。家底厚實一些了,政府就開始伸手,1995之後的15年是國進民退的時代,政府越來越大,越來越強。

  收入分配對政府有利,對居民不利,消費不可能成為新的增長動力。實證研究表明,居民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持續下降,居民作為一個整體,收入增長落後GDP。不僅如此,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也在惡化。過去十年中,統計局未發布基尼系數,我們能得到的數據是2001年的,那一年是0.4,這是國際警戒線,高於這條線,社會穩定就可能出問題。現在的基尼系數是多少?沒人知道,有些民間的獨立調查表明,已大大超過了0.4。

  為什麼談收入分配?不僅因為它關係到社會公平和正義,而且從經濟學的角度講,收入分配越是兩極分化,消費就越是上不來。消費的主體是中產階級,而不是高收入群體,因為收入越高,儲蓄率越高,收入用於消費的比例越低。要想提升消費,必須提高中產階級的收入,這就需要增加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同時縮小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

  二、探索新出路

  中國經濟需要結構性改革,貨幣政策充其量是鴉片

  外需的疲軟僅僅是當前經濟下行的誘因而非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我們片面地追求GDP的高增長,造成了經濟結構的嚴重失衡,體現在產能的形成和投放超出了國內居民購買力的支持。內因是主要的,國際金融危機只不過暴露了投資驅動增長模式的脆弱性和不可持續性。

  結構性的失衡本來可以通過結構性的改革糾正,但在過去十年間,改革滯後甚至停頓,結構性問題得不到解決,積累到今天再也拖不下去了。宏觀層面上,經濟增長速度不斷下降,微觀層面上,企業的經營越來越困難。如何去應對?不能像2009年那樣,再來一個“4萬億”,因為宏觀政策對結構性的問題基本無效。頭疼發燒可以吃去痛片,減輕痛苦,但不能靠去疼片治病,治病要吃消炎藥。政府只喜歡去痛片,不喜歡消炎藥,總說消炎藥副作用太大,其實所謂的副作用不過就是政府的那點利益,再一個原因就是消炎藥見效慢,政府要的是速效,是他任內可以看得到的效果。

  中國經濟今天需要動結構性的手術,不動手術,吃多少去疼片也沒用,無論什麼樣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都扭轉不了經濟下滑的趨勢。最近政府又加快了投資項目的審批,這時的投資只能是增加更多的過剩產能,為病入膏肓的投資驅動模式添加兩件昂貴的殉葬品而已。貨幣政策充其量就是鴉片,而鴉片也提不起神來了,貨幣投放不能有效地轉化為實體經濟中的貸款,制約貸款增長的不是資金的供應,而是對貸款的需求。近幾個月的數據表明,貸款的增長主要來自按揭和短期貸款,而不是中長期貸款,中長期貸款幾乎沒有增長。為什麼?因為企業投資意願不足,意願不足是因為缺少投資機會而不是資金。在過剩產能的巨大陰影下,誰敢投資啊?往哪裡投啊?企業不投資,中央銀行再發貨幣有什麼用呢?因此我不認為,宏觀政策有多麼重要,我也不認為,只要推出刺激性的宏觀政策,中國經濟就可以反彈。

  動輒國有化是強盜邏輯,保護產權不能半遮半掩羞羞答答

  出路是什麼?告別政府主導的投資驅動模式,永遠跟它說再見,同時思考新的經濟增長方式。

  其實也談不上新增長方式,回到鄧小平路線上,回到改革開放就可以了。過去十年只講政府,不講市場;只講宏觀政策,不講結構改革。改革開放,特別是對內開放,創造新的投資機會,經濟才能希望。中國經濟不差錢,政府有錢,民間也有錢,差的是能夠盈利的投資機會。新的投資機會從哪來?開放壟斷行業,壟斷行業中有很多機會,但外面的資金進不去。政府似乎已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推出了“新36條”,前幾天又公布了執行細則,但民間反應冷淡。我在微博上講,問題不在文件,而是民間沒有信心。你出了第二個“36條”,說明第一個“36條”沒起作用。如果第一個“36條”起了作用,就沒必要出第二個。既然第一個沒起作用,為什麼我要相信第二個能起作用呢?是不是這個邏輯?民間沒有信心,不敢跟進。中歐校友問我,鐵道部現在有投資機會,敢不敢進。我說我不敢,怕進去後他來個關門打狗。

  真要開放壟斷行業,讓民間投資,除了放鬆和解除管制,還要尊重和保護民間財產權。如果不保護民間的財產權,信心就無法重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