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蔡英文要召開“國事會議”暴露其急切心態

http://www.CRNTT.com   2012-11-18 08:57:18  


 
  蔡英文目前既沒有社會公職,也沒有黨職,只是小英文教基金會的董事長。而台灣地區的基金會遍地都是,甚至有孝子賢孫為了紀念自己的父祖輩,而拿出了幾個錢,也可以成立基金會,不過卻不具社會政治功能。而蔡英文卻為了一個僅是屬於公共行政政策的退休年金及財政改革問題,就要“獅子開大口”地召開“國是會議”,也就難免會予人“不知天高地厚”的感覺。而且,“退休年金”雖然也可說是公共行政政策事務,但卻非屬於“國政方針”的大事。而她為了給自己的召開“國是會議”的主張“抹金”,還要拜訪當年主持“國是會議”的李登輝,也就可見其“政治野心”之大了。

  實際上,在台灣地區的政治史上,只是召開過兩次“國是會議”,其中一次又叫“國家發展會議”。但最具歷史意義的是一九九零年六月下旬召開至圓山飯店舉行的“國是會議”,那是台灣地區繼民進黨成立,宣佈“解除戒嚴”,社會政治運動由政治自由化走向政治民主化關鍵的一步。當年三月中下旬,在“國民大會”選舉“總統”的前夕,六千多名大學生發起了“野百合學運”,集結在中正紀念堂廣場上靜坐抗議,提出了“解散國民大會”、“廢除臨時條款”、“召開國是會議”、以及“政經改革時間表”等四大訴求。李登輝籍此計劃,壓制國民黨內的“非主流派”,並推動帶有“獨台”意識的“總統”直選。於是依照其對學生的承諾,在三個月後召開“國是會議”。一百五十位與會各界代表除了國民黨政府高級官員外,還包括“美麗島事件“受刑者、民進黨領導人和“海外黑名單”人士。此次“朝野協商”針對“國會改革”、“地方制度”、“中央政府體制”、“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憲法與臨時條款修正方式”等五組議題逐一討論,最後達成“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回歸憲法”、“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修憲採取一機關兩階段方式”、“修憲以《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名之”等共識,並一一透過法定體制逐一落實。

  這次“國是會議”有其進步的一面,推動了民主改革,終止了“動員戡亂時期”,使得台灣社會步向正常化,並在大陸政策和兩岸關係方面達成了四項共識,推動日後制訂開放與安全兼顧的階段性大陸政策,決定放寬功能性交流(政治性談判則從嚴),“政府”授權中介團體與大陸進行對等談判,從而促成了成立海基會及與對岸海協會進行“汪辜會談”。但“國事會議”也有負面的東西,那就是其所推動的“修憲”,尤其是“總統”直選,不但是為李登輝進行“獨台”活動提供了法理依據,而且也為民進黨的上台創造了“憲政”條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