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外媒記者在中國:微博改變駐華記者報道模式(二)

http://www.CRNTT.com   2013-02-19 11:14:02  


南都周刊2013年度第4期封面
  中評社北京2月19日訊/2012年美國老牌雜誌《紐約客》駐華記者歐逸文是興奮而忙碌的。他的文章涉及了幾乎中國所有的熱點事件,包括中共十八大、反日遊行,莫言獲獎等,甚至還有陝西表哥和廣東房叔。此外,歐逸文平均每月在《紐約客》網站上寫十幾篇關於中國的博客……

歐逸文:從NEW YORKER到BE

  2013年01月30日12:02 南都周刊 

  作為美國老牌雜誌《紐約客》的駐華記者,歐逸文(Evan Osnos)已經在中國工作和生活了7年。

  和他的前任何偉(Peter Hessler,《紐約客》駐華記者,著有《尋路中國》)類似,歐逸文描述中國的文字,用詞漂亮考究,連駐華的外媒同行們都流行追看他在《紐約客》網站上連載的專欄——中國來信 (Letter from China),這些文章被視為解讀中國的經典美文。

  歐逸文認為,預言中國在世界的崛起,是從拿破侖以來西方人一直很熱衷做的事情,如今這已是擺在大家面前的事實。“我現在做的大部分工作是描述在中國發生的事情,然後去解釋為什麼,以及中國怎樣在新的世界版圖裡扮演新的角色。”

  用博客點評中國

  歐逸文並非新聞科班出身,他本科畢業於哈佛大學政治學系。也許是為了契合《紐約客》的風格,歐逸文采寫了各種類型的中國人物,既有賈樟柯、韓寒、胡舒立和李陽等名流,也有像他的書《中國憤青》裡主人公唐傑這樣的普通人。

  用幾個月的時間、幾萬字的篇幅去描繪一個中國人,他採取方式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想盡一切辦法緊貼對象,去他的家、辦公室,甚至跟他一起旅行。

  但這並不表明他遺忘了自己的專業出身。他頻繁發布的博客文章,很多都是對時政的犀利點評。

  他全程採訪了中共十八大。他在博客裡寫道:大會堂是毛時代的人民聖殿。近年來,它向商業敞開了懷抱,《大河之舞》和百老匯音樂劇《Cats》在這裡找到了舞台,肯德基2000名經理雲集於此商討炸雞之道。周四,當他們邁著精確的政治貓步走上紅地毯時,至少在這幾個小時裡,大會堂再度充溢著聖光。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新一任常委見面會後,歐逸文也走了一下紅地毯,端詳著習近平剛才站立的地方。“那裡貼著‘1’字,這意味著,只有中國權力最大的人才有資格站在這裡。透過一品紅和蘭草叢,眼前是密密麻麻的相機鏡頭,還有十幾億人的期待。”

  歐逸文試著從中國新領導人的角度去審讀中國。他在文章裡評論說,那位有著播音員一般渾厚磁性嗓音的人,將會面對一個面貌迥異的公民社會:伴隨著科技發展和財富增加的,是憤世嫉俗。

  “他會比前任們面臨更多公開且無情的質疑。” 歐逸文告訴《南都周刊》記者,他認為2012年最重要的中國新聞是最高領導層的權力交接。不光是換了面孔和名字,其交接過程也有了一些變化跡象。

  他對十八大的關注從開幕式持續到常委名單公布。他從這次盛會的細節中讀到一些微妙的變化。“習近平的首次發言沒有使用那些慣常的口號,作為新的最高領導人,他利用這個機會展示了不同的風格。”歐逸文告訴《南都周刊》記者。

  他認為新班子面臨很艱難的任務。在建立權威方面要比前輩們面臨更多的挑戰。更重要的是,無論是從經濟領域,還是在外交方面,即使是對比十年前,中國的情況要複雜多了。“現在說他們是否能比前十年幹得更好,還為時過早。”

  “不過,我很高興看到習近平正努力去除繁文縟節,強調實幹。”歐逸文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