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日本禪學何以能走向世界

http://www.CRNTT.com   2013-04-06 11:39:45  


 
  禪宗最初舶來中國時,是作為佛教的附著物。公元六世紀,從南印度到中國來的菩提達摩被認為是禪的始祖,而達摩無非是佛教的一派,其教義也與大乘佛教的一般教義無甚區別。但在中國傳布過程中,融入了許多程式和基於民族文化心理的要素,用大拙的話說:“禪是中國的實際精神和充滿高遠思索的印度形而上學的牢固焊接。”禪宗從唐到宋,有很大的發展,至明已呈強弩之末。鐮倉時代,中國禪宗再渡扶桑。室町時代,在幕府的庇護下,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形成生機勃勃的日本禪宗。明治維新以後,開始走向世界,成為西方現代思潮中的一股涓涓細流,對現代藝術的影響雖不是暴雨滂沱式的,但潤物無聲,始終不絕。

  客觀地說,禪宗之有今天走向世界的前途,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進入日本後的發展。日本宗教學者鈴木範久認為:“禪佛教思想,特別是其‘一如’的思想,對日本產生了很大影響,以致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在不斷地面臨生死危機的武家社會中,‘生死一如’、‘劍禪一如’的思想受到歡迎。在這一思想的傳承過程中,最終產生了‘絕對矛盾的自己統一’的西田幾多郎之哲學。”

  傳入日本的禪有三支:一是臨濟禪,因坐禪時伴之以公案,又稱“公案禪”,由榮西和尚於1191年傳入。榮西曾在中國學習南宗禪,著有《吃茶養生記》一書,並從宋土帶回了坐禪時的飲品——茶。他帶回的茶種,分別引種於三個地方,其中一處是京都附近的宇治,至今仍是日本出產上品茶的產地;另一支是曹洞禪,由禪僧道元於1227年傳入。道元以越前(今福井縣)永平寺為修行之地,以“只管打坐”(Shikantaza)為要訣,一心修行,故亦稱“默照禪”。道元主張通過坐禪回歸釋迦,提倡“見性”(Kenshou),賦予坐禪以日常生活的實踐性(所謂“風性常住,無處不在”),成為鐮倉佛教的重要代表人物,從而為後世禪宗的發展開辟了革命性的道路;第三支為中國福建書僧隱元和尚於1654年傳入的黃檗宗,傳入最晚,但比其他宗派更富於中國禪學的“原汁原味”。

  大拙寫道:“當人們問一個禪匠:‘禪是什麼?’他當即回答:‘平常心。’何等的簡明而又切中要害!禪與所有的宗派品質沒有交涉。……禪是大海,禪是大氣,禪是山岳,禪是雷鳴、閃電,是春天開放的花朵,夏日的炎熱,冬天的雪。不,禪是這以上的東西,禪就是人。禪不拘於在長久的歷史中積澱的形式上的行為、因襲和其他的附加物,它在中心事實中生機勃勃地生存著。”至此,大拙已然道盡了禪的性格——禪“無處不在”,是一種“人間精神”,且超越任何形式之上,“隨心所欲”;禪修的目的,“是使靈眼洞開,洞察存在之理由本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