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對中國經濟需要有強烈危機感

http://www.CRNTT.com   2013-06-18 08:21:33  


 
  第三,囯進民退。相當多的研究顯示,過去10年,國有企業一直在加杠杆,而民營企業在逐步去杠杆。粗略估計,目前央企國有資產約47萬億,2012年實現利潤1.2萬億,稅收1.9萬億。此外,地方國企的規模和央企大體相當,一些富裕省的地方國有資產超過2萬億。或者說,目前國有企業總資產近百萬億,負債率估計在80%-83%之間,已超過了國企三年脫困期間的杠杆水平。國有金融資產的規模與此相當,杠杆率更高。依賴行業競爭優勢,依賴資金等要素獲取優勢,國進民退不斷上演,產能呈整體過剩,過剩行業不僅僅涉及鋼鐵、煤炭、水泥、化工、有色等傳統領域,也涉及到光伏、裝備製造業、造船等新興領域。這不同於90年代末期,家電、紡織、印染等產能的結構性過剩,目前問題更為嚴峻。結構轉型很大程度上就是國有企業去產能、釋放其占用的要素資源、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過程,也是優化市場競爭秩序。20世紀90年代末期,艱難的國企脫困和職工下崗潮,曾引發普遍的爭議和討論,如今持續10年的囯進民退波瀾不驚,折射出20年來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理論和實踐反思並不深入。

  第四,房產泡沫。目前中國尚處於中等收入階段,城市化率略高於50%,人口總量仍略有增長,似乎不具備樓市泡沫的總體條件。但如果謹慎地觀察,貨幣化、城市化和人口遷徙的最高潮已經過去。就貨幣化而言,過去10年,M2餘額增長約5倍,未來增長將逐步放緩。從2010年開始,房地產的銷售面積已進入個位數增長。假定未來商品房施工和銷售面積年均增長6%。那麼到2020年,需完成商品住宅的銷售逾1億套,2020年當年房屋施工面積可能超過80億平米。如果考慮到保障房和非住宅建設,問題更嚴重。中國房地產行業已進入供求大致平衡,三四線供應過剩,僅在京滬等一線城市核心區仍有供求矛盾的階段。

  房產泡沫將全方位衝擊中國經濟,例如對地方財政的衝擊,很難想象地方政府失去接近3萬億的土地出讓金之後,收支如何再平衡?例如,目前銀行系統涉及房地產的貸款餘額約為13萬億,通過信托等房地產相關融資餘額可能為4-5萬億,很難想象房產泡沫不衝擊金融穩定。

  第五,金融風險。經濟增長下行和實體經濟盈利能力弱化,自然帶來金融風險。結構轉型的痛苦意味著銀行體系要維持在2%以下的不良率不太現實。我們大致可以將金融資產去向歸結為四塊,一是地方債務,餘額15-18萬億;二是房地產,銀行信貸約13萬億,銀子銀行系統的涉及房地產融資大約4-5萬億,加總也有近18萬億;三是製造業,銀行業對製造業的貸款占比超過25%,因此製造業的金融債務至少在20萬億以上;四是基建和居民戶,金融債務不會低於製造業,且融資期限更長。從銀行系統看,目前中長期貸款的占比仍然超過52%。和地方債務、房地產、基建融資相比,製造業埋伏的金融風險更迫在眉睫。其根本原因在於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和持續下行沒有趨勢性扭轉。未來中國經濟若能處於6%-8%的增長平台已非常難得。和上一輪國企攻堅戰不同的是,這次去產能帶來的衝擊更持久,去產能化和產業結構調整不太可能在3年內完成,在此進程中也不太可能有廣泛的失業下崗浪潮,也不太可能導致銀行不良率上升到1998-2003年間25%那樣的極其危險的水平,但不良率升至4%-10%的溫和水平,相應的不良餘額約為3-7萬億,和目前的不足2萬億的撥准餘額以及每年1萬多億的利潤相比,中國的銀行業和金融體系需要做好迎戰艱難歲月的準備,銀行業整體維持兩位數利潤增長的時代已終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