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須保持定力 適應調控新常態

http://www.CRNTT.com   2014-06-13 10:32:15  


  中評社北京6月13日訊/當前,中國經濟增速回落的主導因素是結構性的,但也面臨不少周期性問題,最好的應對辦法就是底線管理。宏觀調控一方面需要保持定力,切忌草率啟動強刺激政策,另一方面還要強調“底線管理、區間調控”。 

  人民日報發表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文章稱,全球經濟危機的大爆發宣告了世界經濟步入“大調整”與“大過渡”的時期。這種大時代背景與中國階段性因素的叠加決定了中國經濟進入增速階段性回落的“新常態”時期,並呈現出與周期性調整不一樣的新現象和新規律。因此,宏觀調控理論、調控模式及其工具也應該做出相應調整。

  文章分析,第一,“新常態”不僅具有堅實的事實基礎,還有相應的理論支撐。自2010年以來,中國宏觀經濟指標在本輪調整中呈現出幾個新現象:一是隨著GDP增速逐步回落,CPI卻保持相對穩定,沒有出現整體性通縮;二是隨著GDP增速跌破8%的水平,就業水平並沒有惡化,反而在服務業的不斷發展中有所改善;三是很多金融企業的財務指標依然不錯,但總體金融風險卻在持續上揚。傳統的周期理論和發展理論都不能很好解釋這三大現象,但潛在經濟增長理論與結構理論的新發展卻能夠充分說明這3個新現象出現的原因在於: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回落的主導因素不是傳統的總需求不足,而是潛在增速的回落,不是傳統的周期性波動,而是結構性的趨勢下滑。

  第二,治理“新常態”的宏觀調控的理論基礎應該轉換。鑒於目前中國經濟增速回落的主導型因素是結構性的,凱恩斯主義的逆周期調控理論就不能成為宏觀調控的核心理論基礎,需求導向的強刺激就不能成為當前宏觀經濟政策框架的合理選擇。因此,結構性改革政策框架就成為必然的選擇,一方面通過改革來重構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強化總供給、總需求對於價格機制反應的靈敏度,另一方面通過化解深層次結構問題,創造新階段的增長源。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