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王國維自沉:經此世變,義無再辱

http://www.CRNTT.com   2014-07-12 10:46:09  


王國維(1877-1927),國學家,中國近、現代相交時期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
  中評社北京7月12日訊/中國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自沉迄今已逾半個多世紀。關於他沉湖的原因,無論同時代的同事好友,抑或當今的學人論者,猶人言言殊,莫衷一是,成為中國近現代文化史上的一件難解之謎。

  此間學者李秀潭今撰文《王國維自沉:經此世變,義無再辱》以為,值得深思的是,王國維遺書中重要的幾句是“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王的自殺,“完全代表中國學者‘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的精神。”

  夏夜獨坐燈下,翻閱羅振玉藏書《王靜安先生專號》,至為太息。

  此書為北京述學社民國十六年(1927年)編輯出版的《國學月報》第二卷第八、九、十號合刊。封面為史學家陳垣先生題簽。內容包括:王靜安先生肖像、題字、扇面遺墨插畫,引言,遺著,學述,事略,挽詞,補白七部分。在專號目錄下方鈐羅振玉名號藏書印。

  王國維,字靜安。我國近代著名學者。他一生淡泊名利,勤勉不怠,唯讀書做學問為性命。在哲學、文學、文字學、史學諸領域,開山立派,卓爾不凡,是蜚聲中外的國學大師。但令國人震驚和遺憾的是,他突然於民國十六年農歷五月初三,端午節前兩日,在頤和園魚藻軒沉昆明湖自盡。

  王國維自沉迄今已逾半個多世紀。關於他沉湖的原因,無論同時代的同事好友,抑或當今的學人論者,猶人言言殊,莫衷一是,成為中國近現代文化史上的一件難解之謎。

  一種說法是殉清。原任倫敦總領事、後任清華學校校長曹雲祥,第一個公布王國維死訊時說:“王靜安先生自沉頤和園昆明池,蓋先生與清室關係深也。”主張此說人較多。因為王與清室關係密切。清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1923年舊曆三月一日曾降旨王國維為“南書房行走”。王國維以“布衣”驟然成為皇帝身邊“近臣”,這是十分難得的“殊榮”。於是王國維三月奉詔,四月初就束裝北上,以“文學侍從之臣”身份盡心盡忠。1924年11月,馮玉祥國民軍打進北京,把溥儀趕出紫禁城。而王國維為了表示“忠忱”,不但每天到北府向被逐出宮門的“聖上”請安,而且寫信給馬衡等友人,表明與民國劃清界線,連文章也不肯在“民國”的大學刊物上發表,不愧為清室的“貞臣”。這就無怪乎人們認為他是殉清而死了。

  但是,當時也有人,包括郭沫若先生對此提出異議。因為與清室關係較王國維密切者不知若幹。真正受了清朝深恩厚澤的遺老們,在清朝滅亡時沒有一個殉節而死。就連身居太師太傅的徐世昌,後來都做過民國的總統,而一個亡國後的五品官,到了民國十六年還要殉節,實在有點說不過去。而且在他臨死前寫的遺書中,沒有一字一句提到前朝或遜帝溥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