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哪里入手提高宏觀調控效率

http://www.CRNTT.com   2014-09-03 09:27:31  


如果我們不肯咬緊牙關繼續出台減稅或增加開支的財政政策以及其他令經濟鬆綁的有效手段來帶動投資和消費,寬鬆貨幣決不會出現非常理想的結果。
  中評社北京9月3日訊/上半年貨幣政策因為兩次定向降准而格外引人注目。雖然已經時過兩個月,但仍有必要加強政策評估,以幫助我們準確理解和認識貨幣政策,從而進一步提升宏觀調控的效率。

  趨勢性降准對於經濟金融發展十分必要

  上海證券報發表財經評論人新平文章分析,世界範圍來看,中國存准比率降低與各國準備金制度改革發展趨勢高度吻合。就表象而言,20世紀90年代之後,全球貨幣政策操作出現了一些重大變化,以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瑞士、巴西等為代表的通貨膨脹釘住國家,紛紛放棄法定準備金制度,準備金轉而僅僅用於銀行交易清算需要。

  與此同時,儘管美國、日本和歐元區仍然保留法定準備金制度,但存准比率已經逐步降低,主要作為公開市場操作的基礎和支付清算的保證。

  以日本為例,其法定存准制度產生於20 世紀50年代末期,雖然在60年代得到不錯運用,但法定存准比率很低,調整次數很少、幅度很小,作用也相對有限。目前來看,日本央行最近一次法定存准比率調整已經是1991年的事了,且最高法定存准比率只有1.3%,基本不再將直接調整存准比率作為一項貨幣政策工具來使用。

  當然,存准制度在世界範圍內出現的這些變化絕非偶然。

  其一,由於存准制度更多用於傳統銀行機構,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和直接融資比例的不斷提升,法定存准比率變化對社會總信用的調節作用已經變得日益局限。

  其二,隨著資本約束強化,傳統銀行機構的信用擴張能力受到極大抑制。以中國《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為例,監管當局要求2018年系統重要性銀行資本充足率達到11.5%,其他銀行也要達到10.5%。換句話說,即便法定存准比率降為零,信用擴張也不可任意而為之。

  從中國經濟發展趨勢來看,降低存准比例也是十分必要的。回顧歷史,1978-2012年,中國經濟增長平均增速高達9.92%,而同期世界平均增速僅有2.87%,可謂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的奇跡。但是,由於世貿紅利、人口紅利和政策紅利的逐步消退,中國潛在經濟增長速度目前已經下降到“七上八下”水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