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三大變革呼喚法治時代到來

http://www.CRNTT.com   2014-10-21 09:03:51  


 
  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後,中國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就在於要重新劃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把市場能做的事全部交給市場。政府正在逐步減少乃至在部分領域徹底取消投資項目審批、企業註冊審批和企業資質審批的“三審批”制度,徹底放開市場進入門檻,把控制和把握市場入口的權力交給社會和中介組織。政府正在嘗試改進市場監管方式,變事前監管為事中事後監管,變分頭監管為聯立監管和綜合監管。政府正在對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進入市場的政策進行改革,對外商投資嘗試實行負向清單制,對民營企業逐步擴大進入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的投資範圍,對國有企業實行分級分類管理,對國有資產實行資本化運作,推行混合所有制。這一系列改革都是為了讓不同類型不同所有制的企業,平等享受市場機會,平等使用經濟資源,平等承擔社會責任,從而形成真正公平平等的市場競爭環境。

  市場規則必須法治化。讓市場發揮根本性的調節作用,也就意味著讓法治發揮根本性的制約作用。如果政府行政權力退的過程,不能伴隨著法治的完善,市場規則就難以發揮作用,就會陷入政府“一統就死、一放就亂”的兩難境地中。

  變投資型製造型為服務型經濟體

  文章分析,中國經濟運行形態正在發生著根本改變,正由投資型、製造型經濟體,轉變為服務型經濟體。經濟的縱向分割正在被打破,橫向聯繫逐步加強,區域之間、行業之間、產業之間的界限正在模糊。行政管理體制下的以條為主、條塊結合的經濟管理格局不複存在。服務型的經濟體必然要求要弱化以條塊分割為特點的行政管理權力,增強以橫向調節和關係調節為核心的市場調節和法律約束的作用。依法治國是中國經濟轉型的必然要求。

  隨著經濟轉型,以傳統經濟指標為標準的地方政府的政績考核體系發生改變。在過去三十多年中,除了看得見的各種工程建設、城市面貌變化外,各種經濟指標成了各級政府比較各自政績的重要標準,也是考核幹部的重要指標。各級政府要比GDP增長速度,比投資,比消費,比財政收入,比招商引資等。但隨著服務業占比的逐步提高,這些統計指標的科學性以及表征意義正在發生變化,拿這些指標來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已經越來越不科學了。

  可能是出於政績比較的需要,中國的各省市縣乃至部分地區的鄉鎮都有GDP統計,這在全世界是少見的。GDP是一個國家的經濟總量概念,簡單平移為省市縣乃至鄉鎮的經濟總量統計本身就不科學。人們經常抱怨說中國各省GDP統計和全國統計差距大,各區縣的GDP統計跟各省差距大。這是十分正常的,因為全國GDP不是各省加總。一個省的GDP也不是各區縣的加總。過去以製造業為核心,製造企業有著相對明確的區域經營範圍,同時因為需要交增值稅,所以必須定期統計工業增加值,各地可以將製造企業的增加值簡單加總,通過自下而上的統計匯總方式形成各地GDP統計的基礎。但隨著服務業占比的快速上升,經濟橫向聯繫越來越密切,跨區域跨產業經營成為企業經營的主要方式,以行政分割為特點的各地GDP統計越來越不科學,特別是區域範圍小,行政級別低的地區GDP統計更沒有實質意義。以GDP增長率為導向的地方政績考核方法恐怕要改一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