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楊立憲:兩岸一家親 習近平提出因何需要?

http://www.CRNTT.com   2015-01-03 00:12:27  


 
  毋庸諱言,兩岸在社會制度、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上存在著很大的落差,這是造成部分台灣同胞對大陸疏離乃至排斥的重要原因之一。落實“兩岸一家親”、攜手振興中華,要求我們一要正視差異,二要尊重理解差異,三要相向而行處理差異。“正視”是貫徹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基本要求,“尊重理解”是不同價值觀與生活方式之間和平相處的基本要求,“取長補短、相向而行”是根本解決兩岸問題、實現兩岸整合的必要條件。兩岸人民同族同胞,兩岸社會制度、意識形態與生活方式不同是由歷史造成的,事實上兩岸的發展模式各有優缺點和長短處,都是中國人所創造的,都為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做出了貢獻,因此,在某種意義上都值得肯定、尊重、學習和借鑒。亞洲地區乃至國際社會都對兩岸不同的發展模式給予很高的評價,都在從兩岸的發展模式中吸取經驗教訓,兩岸同胞既是一家人,有什麼理由相互排斥、相互否定呢?實踐證明,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思想底蘊及精神紐帶,兩岸之間不存在不可逾越的制度、觀念與生活方式的鴻溝,完全可以通過交流互動來增進相互理解,通過相互尊重、相向而行實現和平共處、取長補短。大陸提出的“一國兩制”模式,是維持現狀、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解決方案,體現了大陸對台灣同胞的理解、體貼與尊重,值得台灣同胞認真思考。但就香港回歸後與內地相處的情況來看,井水河水很難互不相犯,兩制之間要能夠長期和平共處,不僅要相互尊重,更要相向而行,即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努力縮小彼此之間在觀念上的差距,在磨合中走向融合。

  第四,積極形塑兩岸政治談判的“底線共識”,重視解決台胞關心的軍事、外交等問題。

  毫無疑問,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現已進入深水區,政治難題成為制約兩岸關係深入發展的“罩門”。這些難題包括:兩岸關係政治定位,台灣國際活動空間,兩岸軍事安全互信,和平發展機制化等。事實證明,這些難題不解決,很難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倒退,特別是主張“台獨”的民進黨如果重新執政,已經取得的進展有可能得而復失。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兩岸有必要進行政治談判,協商正式結束敵對狀態,簽署和平協議,“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⑧。然台灣方面囿於內部藍綠對抗、外部美國日本暗中掣肘、兩岸政治互信不足等,不願上談判桌,生怕因此掉入“統戰陷井”,致使兩岸關係在某種程度上陷入原地打轉。我們固然可以將原因歸咎於客觀條件不成熟,但這於解決問題並無多少助益。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指出:“兩岸關係不斷向前邁進,必然會觸及到一些深層問題。關鍵是我們都要從一家人的角度出發,多一點理解,多一點尊重,多一點體諒。”⑨這段話,應是我們處理兩岸關係難題時所秉持的基本態度。因此,著眼於“兩岸一家親”,我們應積極探尋兩岸之間的最大公約數,建構兩岸政治談判的“底線共識”,譬如:“一中框架”為基,和平方式解決,民主程序決定等。相信只要把利弊權衡清楚,把相關的道理說透,會逐步得到台灣同胞的回應。與此同時,我們不妨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再放開一點,膽子再大一點,策略再靈活一點。譬如:在軍事上,我們可否根據台灣現執政當局對兩岸關係的政治定位和態度,主動調整對台導彈部署,逐步減少瞄台導彈或改變瞄準的方向?在涉台外交上,可否邀請台灣同胞以民間名義參加大陸代表團的活動?或在不影響“兩岸一中框架”下更多地考慮台胞參加國際組織活動的願望?等等。這樣做雖不能徹底解決兩岸的根本矛盾,但肯定有利於爭取台灣民心,累積兩岸的互信與好感,有利於兩岸關係的緩和,而無損於“一中原則”的一根毫毛,何妨試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