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投資動力的轉換是增長動力轉換的前提

http://www.CRNTT.com   2015-02-28 09:50:29  


  中評社北京2月28日訊/從資本總存量、人均資本存量維度來看,中國仍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資本積累仍有空間,仍需要通過投資提升資本存量。然而,值得警惕的是,當前一些政策仍然偏重於 “硬投資(基礎設施投資)”,而忽略了“軟投資(技術創新和研發投資)”,這很可能只關照了短期的經濟增長,而導致長期經濟競爭力和增長質量下降,因此,投資動力的轉換是增長動力轉換的前提。

  進一步加大向戰略新興產業投資

  每日經濟新聞發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表示,中國技術創新的“追趕窗口”正趨收斂。全球各國正在展開戰略創新競賽。金融危機之後,主要經濟體圍繞新一代互聯網、生物技術、新能源、高端製造等七大戰略新興產業展開了新一輪增長競賽,紛紛推出各自的創新增長戰略。因此,要縮小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在新一輪增長競賽中保持地位,就必須加大戰略新興產業的投資力度。國務院在《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提出2015年的產業增加值目標位在國內生產總值(GDP)的8%,2020年進一步升至GDP的20%。這就要求戰略新興產業的增長速度要遠遠高於同期GDP的增速,高強度的投資是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的重要前提。因此,建議加快速度、加大力度推進十二五規劃設定的20項戰略新興產業創新工程。

  繼續加大向先進製造業投資力度

  文章認為,全球製造業升級而不是回歸。不論歐美等發達經濟體還是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全球製造業正在向高端、高科技的更高層級邁進。特別是隨著全球智能網絡繼續快速發展,超級計算、虛擬現實、網絡製造、網絡增值服務等產業快速興起,中國戰略新興產業也出現了類似於傳統產業那樣的技術差距和技術鴻溝。從成功實現技術追趕的國家經驗來看,技術引進與消化吸收的經費比例均達到1∶3左右,而中國在2009年為1∶0.43,2011年為1∶0.45,2012年反而為下降為1∶0.397。關鍵行業技術消化吸收力度均嚴重不足,通用設備製造業這一比例為1∶0.39,專用設備製造業為1∶0.33,計算機產業僅為1∶0.05,儀器儀表產業為1∶0.26。這是以往注重投資於物化技術、忽視技術能力的必然結果。創新驅動要求企業消化吸收的投資比例大幅升高,把中國創新的後發優勢實現出來。為此,需要推動中國製造業開展廣泛的、持續的技術升級改造投資。同時,大幅提升製造業的研發投資強度,改變中國在國際分工中的不利地位。

  全面加大公共產品服務投資

  文章分析,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涉及教育、醫療、養老、社會保障等重大國計民生方面的公共設施投入存在明顯不足。須從促進城鄉一體化和新型城鎮化入手,在繼續推進棚戶區改造與保障性住房建設基礎上,針對城市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薄弱環節,如城際交通、城市地下管網、保障性安居工程、節能環保、農業水利、農村道路交通、公共配套設施、中西部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工程,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同時,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市政公用事業,參與城市經營,更多研究國有設施和國有資產經營權的轉讓措施和辦法,提高國有資產和設施的運行效率和水平。

  另一方面,加大對綠色經濟/循環經濟投資。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環境生態惡化仍是制約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最大瓶頸之一,必須高度重視對生態資源環境的投資。應加快天然林保護區工程、退耕還林還草、防沙治沙等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工程;推進農業、漁業、林業、製造業、交通、水和廢物管理的綠色投資,實現向低碳、資源有效利用的綠色經濟轉型;推進能源革命,推進可再生能源建設,加快大型水電站、太陽能電站的建設,加快沿海省份核電的發展;推進資源綜合利用、廢舊商品回收、再製造產業化、產業園區循環化改造等循環經濟工程。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