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當務之急是穩增長

http://www.CRNTT.com   2015-02-24 08:43:44  


穩增長要再度成為宏觀經濟政策壓倒一切的目標。
  中評社北京2月24日訊/通縮已經來了。整個大環境也在加劇通縮,比如原油價格下跌、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因為中國是原油、礦石等大宗商品的主要進口國,這樣就有大量輸入性的通縮。原來我們的經濟就有通縮壓力,兩個因素的叠加就加深了人們對通縮的擔憂。

  觀察者網刊登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復旦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文章表示,現在與2009年相比,程度還不一樣。因為CPI統計的是同比增幅,假設原來是100,現在99,也是同比負增長。但是現在的通縮是,原來增幅是100,一直往下,現在已經變成80了。雖然同比仍然在漲,但是累積的漲幅回落是很大的。所以當前的通縮形勢跟2009年還不一樣。

  宏觀經濟已經這樣了,政策上面要有大的調整,一旦形成通縮,是很難治理的。通縮會讓消費沒有信心,投資者沒有信心,外資沒有信心,這種情況下,有效需求沒有辦法產生。通縮會抑制有效需求,需求減弱又會加劇通縮,這個螺旋要是往下走,經濟將來會比較糟糕。

  現在的形勢下,總量政策恐怕要優先,結構政策要讓位。結構政策就是指保有壓,其實是緊縮性的。保的不談,壓制了某些行業領域就會導致經濟往下走。在經濟本身出現通縮的趨勢下,過多使用結構性政策,就會雪上加霜。如果出現通縮,就需要從總量上刺激有效需求,無論投資還是消費,特別是投資。

  文章認為,穩增長要再度成為宏觀經濟政策壓倒一切的目標。因為經濟增長起來了之後,經濟回到正常軌道,再出台調結構的政策,是可以的。現在如果是繼續只調結構,很可能通縮的趨勢會越來越嚴重。

  當年朱鎔基時代,1998年左右,形成了經濟通縮的局面,到2002年才恢復過來。當時正是因為政策做了大的調整,刺激了國內投資,房地產市場起來了,慢慢的才讓經濟回暖。那個寒冬也很長,差不多用了4年時間。

  現在新的投資領域,有是有,但是靠打開新投資領域來挽救目前的經濟局面,這不現實。現在要看的是,實體經濟需要什麼,現在不是缺項目,缺的是融資,是錢。現在流動性越來越被抽幹了,資金面偏緊,需要放水。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