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下半年穩增長關鍵在於政策協調推進

http://www.CRNTT.com   2015-07-07 07:52:10  


  中評社北京7月7日電/上半年國內外經濟動蕩超出預期。雖然6月經濟數據尚未公布,但從工業品價格、發電量等高頻數據來看,經濟仍未顯企穩跡象,相比於年初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全年GDP 7%、社會零售總額12%、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5.3%、進出口增速6%等目標尚存在不小差距。尤其地方債務風險與股市快速下探可能帶來的金融風險,增加了宏觀政策調控的難度。為防止系統性風險爆發,確保今年穩增長目標的實現,下半年需要更多措施協調配合,即從貨幣、財政、消費、投資、結構性改革等方向同時採取行動,且擴大債務置換規模、多措施穩定資本市場,以防止債務危機與金融危機的出現。只有做到注重穩增長、調結構與防風險相結合,才有助於在下半年迎頭趕上,實現年初目標。

  上海證券報發表瑞穗證券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文章表示,美聯儲推遲加息、歐債危機卷土重來、新興市場表現分化使得下半年海外經濟運行比預想更困難、更複雜。因遭遇寒冬,美國經濟一季度增長放緩,就業指標一度下滑。二季度以來,上述態勢有所好轉,經濟實現溫和擴張,就業增長步伐加快,家庭開支改善,房地產市場回暖。即便如此,美聯儲仍下調了增長預期,推遲了加息步伐,透露出對經濟復甦能否持續的擔憂。此外,美元有進一步走強之勢,美國經濟復甦未來能否走出依賴於寬鬆貨幣支撐下的“格林斯潘”式的復甦尚待考驗。

  文章稱,歐洲情況似乎更加嚴峻。希臘債務違約及退出歐元區的風險空前加大。當然,民調顯示,目前希望留在歐元區的希臘民眾仍占多數,這給本次希臘債務問題的解決留下一絲希望。但退一步而言,即便此次風波度過,考慮到未來兩個月,希臘還將向歐洲央行支付30億歐元的債務,下半年歐元區命運始終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此次希臘退歐是歐債危機進入政治博弈階段的體現,也是最難以控制和解決的階段。筆者因此認為,下半年歐洲極有可能會經受希臘退出的洗禮。短期來看,歐元和全球金融市場必然會經歷一次明顯衝擊。但從長期來講,不應過度悲觀,畢竟歐元區主要大國經濟金融基本面保持穩定,歐元區財政與金融一體化程度有所加深,且歐央行已承諾捍衛歐元,歐元區能應對希臘退歐的風險。

  真正值得擔憂的是新興市場國家面對的政治和經濟風險,美聯儲加息的外溢效應顯現都使得一度在危機時表現卓越的新興市場國家走向低谷,特別是俄羅斯、巴西如今已陷入負增長。考慮到我國對新興市場國家出口份額逐年上漲,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增速下滑均將拖累我國出口。更進一步,美元升值之下,人民幣盯住美元,相對非美元貨幣保持強勢也將削弱我國出口競爭力,預計全年進出口完成6%的增速壓力較大。

  文章認為,儘管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創六年來的新低,但二季度以來的數據顯示,經濟仍有下探趨勢。1至5月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累計增速從上月的同比12%繼續下滑至11.4%,已降至2001年以來的新低。其中,占固定資產投資三分之一的製造業投資,受到去產能要求的影響一路下滑,如今基本穩定在10%左右。占固定資產五分之一份額的房地產投資,即便3月底決策層出台了支持剛需與改善型住房的信貸政策,但目前主要利好仍體現在銷售層面,去庫存仍是房地產企業的主要任務,因此並未帶動相關投資的提升。占固定資產投資四分之一的基建項目被寄予眾望,圍繞加快審批,鼓勵PPP項目的舉措已相繼出台。然而,儘管審批有所加快,但受制於資金壓力,特別在經濟下行與土地收入降低的背景下,地方財政收入不容樂觀,5月地方本級11項政府性基金轉列一般公共預算影響,同口徑增長4%。加之43號文對融資平台項目的緊縮,1至5月基建投資下滑從早前的20.4%降至18.1%。

  在經濟下行階段,預期收入提高存在較大壓力,因此消費能保持穩定已屬不易。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保持在同比增速10.1%,與4月10%的水平較為接近。從分項來看,一方面,受房地產銷售反彈影響,房地產相關消費有所回升,5月家具銷售同比增長19.2%,已經十分強勁。

  但另一方面,伴隨著去年下半年以來股市大幅上揚,居民大量資金流入股市,但遺憾的是,財富效應不僅沒有明顯體現,還出現居民推遲消費,資金先行入股市的負財富效應。比如汽車消費告別了以往的兩位數增長,今年3、4、5月汽車消費大幅減緩。

  文章指出,凡此種種,無不顯示,要實現政府工作報告制定的全年經濟目標,任務艱巨。與此同時,6月以來的資本市場震蕩調整也應引起高度警惕。面臨改革與防範金融風險、地方債務風險的多重考驗,對下半年政策配合,實現年初目標提出了極高要求。建議下半年加大穩增長力度,從貨幣、財政、投資、結構改革等多角度入手,強調多項政策同時發力,全力防止經濟硬著陸態勢。如下幾點是穩增長措施中需要特別明確的:增加財政支出力度,確保寬鬆的貨幣政策,降低房貸利率,配合改革措施的協調推進。

  考慮到今年地方債到期金額近3萬億,進一步增加置換額度仍有必要,與此同時,保證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公司在建項目後續融資也是避免矯枉過正之舉;只有財政方面更加積極,才有望下半年發揮投資,特別是基建投資對穩增長的拉動作用。

  當前消費品通脹仍處於低位,生產品價格持續40個月通縮,這導致企業實際利率高企,為穩增長,6月底央行降息降准雙箭齊發有提振經濟與防範風險的雙重作用,未來降准仍有空間,建議年底前仍可下調兩至三次。

  經歷了一年多的市場低迷,上下遊行業的衝擊顯現,房地產市場同樣是穩增長的關鍵。毫無疑問,不應再恢復刺激政策,但支持剛性需求與改善型需求是幫助消化庫存,引導房地產市場回歸常態的重要舉措,仍需適時推進。

  文章強調,下半年經濟能否企穩,關鍵在於政策協調推進,特別是在穩增長的同時,響應的改革措施不應放棄。例如,以PPP方式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公共設施建設,為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提供了新範式,對防範地方債務風險,提高公共服務效率大有裨益。但同時需加快政府職能轉型,推動價格改革、國企改革與金融改革等多項改革,點燃了社會資本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