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當前世界經濟十大問題與應對之策

http://www.CRNTT.com   2015-08-07 07:29:24  


 
  第八,規則之爭激烈,美歐聯手為全球建章立制。

  全球規則之爭已經超越了市場和商品之爭,成為全球競爭和大國博弈的制高點。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申請國會的貿易談判快車道授權(TPA)時,主打牌就是美國必須制定經濟規則。值得關注的趨勢是,美歐等主要發達國家正聯手為全球經濟未來建章立制,力圖掌握未來競爭的主動權。

  突出表現在全球經貿規則的“T協議”三角上,即美國主導推動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美歐正在開展的“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TTIP)以及美歐主導的服務貿易規則(TISA)。其中TPP和TTIP已經引起廣泛注意,但TISA可能是一個更加需要重視的領域。TISA談判啟動於2013年初,旨在推動達成更高標準的服務貿易協議,在跨境數據流動、國有企業非公平競爭等方面設立新規則。根據現有文件資料看,參與TISA談判的23個國家和地區,其經濟總量占全球GDP的三分之二,服務貿易額占到全球貿易額的68.2%。TISA談判獨立於WTO框架之外保密進行,達成協議後再與其他希望進入的國家進行談判。

  更加重要的是,在這個T協議三角中,沒有金磚國家的參與,有意將金磚國家排除在外,隱含著美歐等主要發達經濟體對金磚國家的戒心。美歐也在這個T協議三角中,加快建立匯率制度規則,加快打造信息技術領域的國際標準,這一動向和趨勢,應該引起各國高度關注。

  第九,地緣政治動蕩,世界進入多事之秋。

  全球經濟走勢分化正在導致地緣政治動蕩與混亂,而政治混亂又反過來加速全球經濟走勢分化。烏克蘭危機仍然在延續和發酵,而中東則戰火重燃。2015年4月,沙特對也門開始進行空襲,拉開了海灣合作委員會軍事介入也門衝突的序幕。

  也門雖然國土面積不大,其產油量每天也只有十幾萬桶,但是它緊鄰全球能源貿易中心沙特,控制著重要的石油運輸通道亞丁灣和曼得海峽,這是油輪東出波斯灣向西航行的必經之路,而曼得海峽2013年原油和精煉油輸送規模約為3800萬桶,一旦橫亘於非洲之角和中東之間的曼得海峽被封鎖,就會導致從波斯灣到蘇伊士運河和蘇麥德輸油管道的游輪停運,對石油市場投資者的心理將造成重大衝擊。

  也門正逐漸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國沙特和伊朗之間衝突的最新戰場,其發生長期衝突的可能性,增加了沙特和其他海合會國家被迫捲入戰爭的風險。普遍認為,新一輪中東戰爭或已爆發,將對國際原油市場和國際金融市場帶來重大影響,影響全球經濟發展。

  第十,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成世界經濟亮點。

  當前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速,而且變得越來越快。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成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工業4 .0,智能農業、眾籌、眾包等新經濟要素不斷湧現,也在催生新的產業和新經濟增長點。世界上很多國家正運用互聯網思維來滿足需求、升級產業和創造市場,並將其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

  比如Uber、滴滴打車等現代“共享經濟”正成為重要的經濟形態,其特征是整合信息數據庫,建立以移動互聯網為依托的第三方平台,線上聚合消費需求並牽線搭橋,線下進行服務交易和移動支付,幫助消費者獲得更加便利實惠的服務,引領新一輪消費革命。美國已經出現對共享經濟的投資熱潮,2014年風險資本投入約17.3億美元。

  共享經濟理念與實踐正在迅速發展壯大,全球現在有數千家從事共享經濟的機構,涉及交通運輸、融資信貸、房屋租賃、音樂電影等領域。2013年共享經濟領域共創造了35億美元的收入,年均增速逾25%,並且已經建立起了初具規模的受眾群,呈現自我進化的良好態勢。英國商務部認為,共享經濟等新商業模式有利於最大限度利用社會閑置資源,具有巨大經濟潛力,英國將採取歡迎和支持態度,並力爭成為該領域的前沿領先者。

  中國宏觀調控應趨利避害審慎應對

  文章指出,在這樣的國際經濟形勢下,中國應該審慎應對,做好宏觀經濟政策研究和準備,力爭做到防範風險、趨利避害。

  第一,以更積極的政策姿態應對全球通縮風險。

  從全球形勢看,目前全球經濟陷入通縮的風險增加。中國的經濟運行也存在一定的通縮壓力。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從2014年7月以來開始呈現下降態勢,截至目前平均漲幅不到2%,今年6月份CPI漲幅僅為1.4%。而工業品出廠價格(PPI)下降更是嚴重,2015年1月以來平均同比下降4.5%左右。

  經濟下行將繼續導致需求不足,反過來又對經濟形成負面影響。通縮可能會導致公司削減工資或者裁員以維持利潤,會加重企業債務負擔,加劇金融體系的風險累積。因此,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應該在穩中求進的政策總基調下,更加適度強調“進”的方面,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相對寬鬆。

  第二,應該採取繼續適時降息降准的貨幣政策。

  通縮風險是寬鬆貨幣政策的重要條件,目前中國通貨膨脹壓力不大,放鬆貨幣政策具有空間。從實際情況看,中國的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都比較高,應該繼續適度調降。貨幣對經濟運行影響複雜,貨幣政策過緊,容易造成中國經濟結構發生逆向調整。因為資金越緊張,那些沒有硬資產抵押、資金可得性差的創業企業、民營企業、科技企業就越難以融到資金,從而難獲發展。而那些有硬資產抵押的行業,往往是已經存在很長時間的房地產企業和產能過剩行業,這些行業可以憑借其資產抵押和市場地位獲得很多資金,支付更高的融資成本,從而出現經濟結構逆向調整的問題。

  資金利率過高,也刺激和倒逼更多實體經濟資金從實業流向高利貸等部門,形成資金在金融體系空轉,增加了未來經濟發展的風險。此外,由於中國一些領域市場化改革不充分,存在不少“財務軟約束”借款主體和“僵屍企業”,這些借款者對市場利率不敏感,由於市場地位等因素大量吸收信貸資源,擠出中小微企業融資,強化了經濟的結構性矛盾。應繼續適時降息、降准,為經濟發展提供流動性支持。

  第三,應高度重視防範和化解債務風險。

  在全球債務形勢的大背景下,中國的債務風險也應該引起高度重視。中國目前債務規模總體可控。根據IMF數據,2014年中國政府債務占GDP比重為41.06%,遠遠低於60%的國際警戒線標準。但近些年中國債務增長過快,蘊含很大風險。國際清算銀行(BIS)認為,一旦一國私人部門信貸規模與GDP的比值顯著超過其長期均值水平,則該國銀行業的經營困難很可能在未來3年內出現。

  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債務形勢也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新情況:一是保險公司加入影子銀行體系。根據相關數據,2014年保險業對基礎設施投資增長57%至1.1萬億元人民幣,保險資金大部分投向了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債務。二是伴隨經濟減速,財政收入大幅回落。今年以來,不少地方財政收入都出現了負增長,全年完成財政收入增長目標有很大困難。三是中國債市違約將慢慢變得常態化。

  過去一些中小型企業發行的債券產品有違約,現在較大型企業發行的債券也開始違約。債市走勢和風險,關係到中國改革和發展的大局,是中國經濟的大考。應該未雨綢繆,借鑒國際經驗研究制定可能的債務危機應對機制。通過債務置換等方式,“有序”去杠杆。還可以考慮適當擴大財政赤字並集中增加發行長期建設國債。

  第四,警惕並應對貨幣戰爭。

  匯率穩定對全球經濟增長至關重要,但同時,匯率也是大國角力的重要工具,用好這一工具經濟和政治意義重大。當前主要國家實施寬鬆貨幣政策,導致本幣貶值,人民幣變相升值,這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很大負面影響。

  一方面,人民幣升值在很大程度上侵蝕了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相關調研表明,日元相對人民幣貶值已經造成了日本工業機械產品競爭力上升,擠壓了中國同類產品的市場空間。

  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導致中國出現了“內需外流”的現象。購買力外流不利於中國擴大內需和經濟轉型升級。據統計,2014年中國消費全球奢侈品達1060億美元,占全球奢侈品消費的46%,其中76%的奢侈品消費發生在境外,達到810億美元。應對可能的匯率戰,可以考慮再適當擴大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在人民幣匯率承壓的時候,允許人民幣適度貶值,從而穩定出口,化解人民幣匯率風險。

  第五,對新技術革命要更加包容支持。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本屆政府提出的重要執政理念,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和現實路徑。面對新技術革命,政府政策和監管要更加包容和開明。比如,共享經濟的很多活動都處於現有經濟體系的灰色地帶,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著生殺大權,這就需要政府更加包容,在實踐中慢慢解決存在的問題,而不是採取拒絕和“封殺”的態度。監管往往落後於創新,監管機構應與時俱進,跟上科學進步的步伐,形成企業、消費者、監管機構共贏局面。

  此外,中國應超前布局、大力推進智能物流骨幹網建設。融合信息技術,構建智能物流骨幹網絡,是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創新發展的方向,能夠為“物聯網+”提供重要支持。應把構建高速、融合、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作為國家重大項目予以支持和推進,政府要拿出真金白銀,實實在在地進行精准補貼。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