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宏觀調控面臨三重難題

http://www.CRNTT.com   2015-03-02 09:03:16  


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中國宏觀經濟增速為7.4%,盡管創造了自1991年以來最低的增速水平,但這是在全球經濟複蘇分化與中國力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取得的,體現了中國經濟的韌性。
  中評社北京3月2日訊/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復甦增長動力不足並伴隨持續分化現象,世界主要國家都急切尋求促進宏觀經濟穩步復甦增長的新藥方。美國推出奧巴馬新政,核心是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深化財政整頓的醫療改革、重振製造業的再工業化戰略以及TPP、TTIP為代表的全球布局新戰略,美國經濟在發達經濟體中率先走出低穀並呈持續改善跡象。

  日本安倍晉三首相執政以來力推安倍經濟學為核心的政策創新,日本經濟出現“回光返照”的現象。歐洲債務危機強化一體化戰略的重要性,但各國缺乏同盟共識導致一體化進展緩慢,歐洲經濟持續低迷。新興經濟體力推結構性改革,但大宗商品要素市場劇烈波動及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促使新興經濟體減速分化局面未見改觀。

  中國證券報發表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世界經濟室副主任陳建奇文章文章表示,為應對中國宏觀經濟減速問題,本屆政府執政以來也已經進行了較多的創新實踐,大體歸結為四類。

  一是定向調控精准發力。對特定商業銀行實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增大對中小企業、三農的信貸等支持力度。

  二是激活存量提質增效。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總量躍居全球第二,但貨幣供應量、外匯儲備及財政國庫現金位均位居全球首位,凸顯經濟增長效率有待提升,為此,中央提出激活存量資金服務實體經濟,提升要素尤其是資金的效率,促進資金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三是深化改革釋放紅利。通過簡政放權,營造萬眾創業全民創新環境,並且借助自貿區建設推動開放改革,以此釋放改革紅利。

  四是加快全球布局拓展外部增量需求。通過一帶一路等戰略布局,拓展國際經濟合作新空間,為外需增長創造增量空間。

  相關創新舉措為中國宏觀經濟穩定在7.5%左右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中國宏觀經濟增速為7.4%,儘管創造了自1991年以來最低的增速水平,但這是在全球經濟復甦分化與中國力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取得的,基本實現了年初確定的7.5%左右的目標,經濟增速仍然位居世界主要國家前列,體現了中國經濟的韌性。

  然而,外界並不因此而對中國經濟持樂觀態度,包括通貨緊縮在內的各種擔憂持續蔓延,今年1月份進出口增速均偏離預期而呈現負增長,宏觀經濟自去年以來出現的下行壓力不減,今年1月份貨幣供應量增速創造了28年來的新低,如何創新宏觀調控政策成為當下社會各界關心的重要問題。

  從理論上說,應對宏觀經濟減速需要調整宏觀政策,實施穩增長的刺激計劃,即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擴張性貨幣政策及夯實宏觀經濟內生動力的產業轉型升級戰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