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找准中國製造業由大變強的著力點

http://www.CRNTT.com   2015-08-17 07:01:11  


 
  4。產業布局存在同質化競爭,產業層次和核心競爭力亟待提高

  從國際競爭力角度看,中國製造業的發展不平衡,整體競爭力有待提升。在部分行業,如電信設備製造,開始擁有世界級的國際競爭力,相關企業也具備了強大的實力,成為全球競爭中的佼佼者。

  然而,在其他重要行業,如汽車製造,中國企業還停留在國內競爭的水平,難以到發達國家市場上與跨國公司在其“家門口”進行有效的競爭。在很多行業,中國企業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相應的研發能力。整體升級需要從依賴要素驅動轉向依靠創新驅動,從依賴投資和勞動力投入轉向依靠技術進步和全要素生產力的提升。

  5。人口紅利消失,低成本優勢不斷減弱

  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比2011年減少了560萬人,直接導致用工成本上升。2014年末,老年人口的比重繼續攀升,60周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0.1%,比上年末提高0.4個百分點。

  近年來隨著勞動力成本的加速攀升,低成本優勢已出現明顯逆轉,抑制了企業擴大再生產和技術研發能力。從2009年以來,貨幣工資一直以兩位數的速度快速增長,且增速逐年加快。從2009年至2012年,中國勞動力基本工資年增長率逐年遞增,分別達到6.3%、7.5%、9.7%和9.8%。從2003年到2012年,城鎮單位的平均貨幣工資水平從13969元上升到46769元,9年間漲了3.3倍。隨著人口紅利消失和要素成本的全面上升,中國製造業原有的比較優勢正在逐漸消失。

  抓住機遇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

  文章指出,未來十年中國製造業發展面臨的挑戰巨大,但機遇也前所未有,並且機遇大於挑戰。必須牢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中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的戰略機遇期,審慎應對、前瞻部署,堅定不移推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努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搶占製造業的未來發展先機。未來中國製造業面臨十分難得的發展機遇。

  1. 國家的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內需潛力和改革紅利不斷釋放,為製造業發展開辟廣闊空間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一系列事關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部署。四化同步發展為製造業創造了新需求,開拓了新市場。農業現代化也將推動製造業的發展,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技術裝備水平等都為製造業創造著巨大的需求。“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重大區域發展戰略,也將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區域協調發展等,推動製造業的發展。

  近期黨中央國務院大力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簡政放權,將為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和創造力帶來更大的契機。深化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其核心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本屆政府成立以來,明確提出最大限度減少對生產經營活動、一般投資項目和資質資格等的許可、審批,先後取消和下放了133項行政審批事項。減政放權一方面是走向市場,減少對微觀事務的干預,為轉型提供“源頭活水”;另一方面也是要改進宏觀管理,增強政府的服務能力,嚴格事後監管,營造有利於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宏觀環境。

  2。持續快速增長的10億人口級的國內市場將為中國製造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城鄉一體化將成為拉動製造業內需增長的主要動力,按照目前的城鎮化速度,未來每年將有1000餘萬農村人口轉變為城鎮人口;據測算,城鎮化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將帶動1000多億元的消費需求和5萬億元固定資產投資。

  “十二五”期間,中國城鎮化水平將提高4個百分點,吸納4000萬農村人口進城,帶動4000多億的消費需求,4萬億的投資需求。巨大的國內市場潛力,將成為中國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和工業化進程的最大機遇之一。一個正在形成的13多億人口的超大規模國內消費市場,是中國製造業所擁有的最大優勢。

  3。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為中國製造業趕超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戰略機遇

  與過去幾輪科技革命中中國始終處於跟隨狀態相比,以新能源、節能環保、信息為主導的技術創新,更多的是建立在傳統成熟技術基礎上。因此,中國製造業基於過去30多年發展所積累的技術基礎和研發能力,比以往任何時候更接近世界領先水平。如中國在第三代移動通信、高速列車、汽車動力電池、特高壓輸變電、禽流感疫苗等方面已經跨入了世界先進行列。如果我們能夠抓住這一機遇,就完全有可能在若干重要領域實現對發達國家的趕超,成為產業發展的領導者。

  建設製造強國是國家戰略,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把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動員起來,把社會各方面的資源整合起來,共同推進。

  一要在充分尊重和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的前提下,體現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發揮好政府的引導和推動作用,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從國情出發,分步實施、重點突破、務求實效,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二要鼓勵企業追求卓越品質,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不斷提升企業品牌價值和“中國製造”整體形象,推動中國產品向中國質量轉變。

  三要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製造業創新體系,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提高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的創新能力,推動中國製造業發展動力向創新驅動轉變。

  四要推進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優化製造業布局,逐步化解產能過剩,加快製造與服務的協同發展,推動中國製造業產業結構向高端化、服務化方向轉變。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