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中國經濟何以贏來IMF投出的信心票?

http://www.CRNTT.com   2016-07-25 07:24:01  


  中評社北京7月25日電/近一段時間來,英國“脫歐”等意外事件給全球經濟增長前景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9日發布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再次下調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但中國今年GDP增長預期不降反增,上調了0.1%。此前一天,亞洲開發銀行也預測今年發展中經濟體增速較此前預測將有所下降,但中國經濟則有望實現此前的增速預期。

  中國江蘇網發表時評人羅建華文章稱,注意到,除了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報告維持對今明兩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測不變。在3月發布的報告中,亞行預測2016和2017年中國GDP將分別增長6.5%和6.3%。上調的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下調的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期,一上一下的鮮明對比,標誌著中國的經濟前景釋放出了世界信心,讓世界刮目相看。

  其實,一直以來面對中國經濟增速“破7”以及下行壓力,一些人對於中國經濟能不能完成轉型升級、實現健康發展表示擔憂。更有甚者,一些居心叵測、不懷好意的唱衰中國經濟的雜音也是此起彼伏、從未遠去。

  然而,剛剛過去的2016上半年,中國經濟交出了自己的“漂亮”半年成績單。國家統計局公布,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7%。應該說,儘管上半年的GDP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0.3個百分點,但6.7%的增長速度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是極高的,遠遠高於美國等發達國家,堪稱一枝獨秀。

  顯然,在當前全球風險加劇,市場信心不足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上半潮的優異成績不僅為完成中國全年經濟任務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中國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底氣,同時更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作出了重大貢獻。基於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調高中國經濟的增長預期也自在情理之中,一點也不意外。

  文章指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表面上看,與之前中國高速增長的階段相比,當下中國的經濟增速確實有所放緩,但並不意味著中國的經濟前景堪憂。殊不知,新常態下,中國的發展不是為了贏得一時的速度,而是為了提質增效、行穩致遠。儘管中國的經濟增速較之以往有小幅下滑,但這是中國經濟從幾十年高速增長階段進入以中高速增長為特征的新常態下主動調控的結果。從一定意義上說,觀察和把握當下中國經濟不應再唯GDP思維,應當少一些速度情節,多看中國經濟的氣質內涵。

  往細裡說,綜觀2016上半年的統計數據看,中國經濟正在適應新常態。一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轉型升級在穩步推進,比如產業結構繼續優化,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4.1%,比上年同期提高1.8個百分點;比如需求結構進一步改善,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73.4%,比上年同期提高13.2個百分點。二是新經濟發展的態勢良好,新的動力在增長,高新技術產業繼續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二季度增長了11.8%,比一季度加快了1.8個百分點,上半年網上零售額增長28.2%,網絡約車、在線教育、醫療等各種新的商業模式層出不窮,新產品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三是經濟運行的質量得到改善,好的因素在累積,上半年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2%,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降幅連續6個月收窄,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6.4%。

  文章表示,透過以上數據,不難看出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任憑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其實,無論是外界調高還是調低中國經濟的增長預期,都不應該影響和左右我們對中國經濟的樂觀信心。因為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中國經濟好不好,只有我們自己最清楚。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既不能因為外界調高而沾沾自喜、盲目樂觀,也不能因為外界調低而悲觀失望、垂頭喪氣。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堅定不移地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各項決策部署,保持戰略定力,心無旁騖、埋頭苦幹、奮力前行,唯此,中國經濟定能在穩中求進上,不斷邁向更新、更高,可持續發展的階段,展現出更加令世界刮目相看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