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兩岸統一才能長治久安

http://www.CRNTT.com   2022-10-29 00:03:39  


 
  透視各種文明特徵,可以發現以單一神教為基礎的基督教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等具有強烈的排他性,西方宗教改革就是擴展了信仰上帝的多種途徑,確立了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世俗社會建設的人類責任的人文精神。現實發現,單一神教信仰國家或團體往往易被政客以死後上天堂的聖戰為名導向民粹主義或為排除異端而挑起衝突與戰爭,這才是不同文明之間衝突的內在根源,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呼籲促進多元文化理解和包容與合作以減少文化和國家的矛盾與衝突的原因。

  以儒釋道整合共存的中華文明最為開放包容,沒有宗教排他性。道家強調探尋和尊重自然規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天人合一,提倡各盡所能、可以修道成仙、為萬民榜樣,如關公、葛洪、八仙、媽祖、三山國王等。儒家認為任何人都須生活在家國等世俗組織形態之中,強調積極入世、經世致用,過好有意義的一生,提倡忠義的家國文化、慎終追遠的宗祠文化、祭祀文化和重視親情孝義的家庭文化等。在面對外來文化方面,則以西天取經和禪宗本土化發展為代表,成為中國人兼容並包探索生命意義的一種路徑,促進了佛教從精英走向大眾的傳播。在中國外發內生地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無論大陸民眾還是台港澳同胞或是海外僑胞,都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下對東方傳統文明迷茫過,但最終卻都依然保留了融入了儒釋道精神的中國式生活方式。兼容並包的中國文化也使中國人通過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在對眾多歐美國家治理制度學習嘗試後,最終將西方的馬克思主義本土化,確定了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發展道路。堅定開放包容的中國文化,對其進行現代闡釋、揚棄發展,通過文化自信去打開不同文化之門,促進多元文化包容與合作,求大同存小異,共創生態文明,以有效保障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就是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四)從國家存廢看,國家統一是中國持續文明富強的歷史正確一邊

  國家統一是中國存續的基礎。歷史證明,任何國家在分裂和爭鬥的時間里,內亂和內耗必然導致國力衰敗、民不聊生,無法抵抗外敵的侵擾甚至國破家亡,人民流離失所成為被人奴役的亡國奴或難民,而在統一的時代,則能休養生息、社會穩定,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極大豐富,文明進步,富民強國。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從炎黃到秦漢,奠定了統一國家的基礎,形成了幅員遼闊的東方文明大國,大部分時間都是大一統的國家狀態,有統一的國家制度,有統一的文字和文化,有統一的國內市場,有統一的資源整合,多民族共存形成了統一的中華民族,更使得中國有能力抵禦任何世事動蕩和外族入侵而始終屹立於世界文明之巔且能繼續前行,並能自信開放、兼容並包不斷發展壯大,創造出燦爛的中華文明而影響世界。正如孫中山先生所言,統一是民富國強的保障,“統一之時就是治,不統一之時就是亂”,“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⑥,從共同利益看,每個人的家與國及天下是一體的。對所有中國人而言,為己、為家、為族、為國,支持國家統一,就有家國和平,就是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