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09博鰲論壇:危機促進變革

http://www.CRNTT.com   2009-04-17 10:11:13  


 
  殷仲儀建議,針對亞洲新經濟體共同面臨的挑戰壓力,論壇在四大方面可予重點關注:

  一是亞洲新興市場經濟都面臨發展模式轉型的壓力。過去二、三十年,亞洲經濟體對美國金融杠杆多有依賴。經濟危機使亞洲出口導向型的發展模式必須轉型。亞洲擁有的資源能否在區內形成循環,協助完成經濟轉型?

  二是啓動亞洲區內的內需,包括亞洲國家自身需求和亞洲區內需求。有數據顯示,亞洲區內貿易只占其國際貿易的百分之四十九,而歐洲區內貿易占其國際貿易的百分之七十多。亞洲區內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自然禀賦及消費結構均不一樣,區內互補性強,區內貿易潛力大,提升區內內需有較大空間。

  三是中國繼續彰顯負責任大國形象,高舉亞洲合作共存旗幟,在做好自己份內事的同時,協助區內其它國家擴內需保增長。

  四是發出亞洲聲音,提升亞洲合作的權益和地位。亞洲可率先向世界發出共克危機的信心,達成新的合作機制。

新聞鏈接:  

博鰲論壇:今年傾聽亞洲聲音  (《中華工商時報》)

    以“經濟危機與亞洲:挑戰與展望”作為會議討論主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09年年會,將於4月17日-19日在中國海南博鰲舉行,這是繼二十國集團倫敦峰會後,國際社會應對金融危機的又一次重要對話。

  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一極,亞洲新興經濟體如何應對金融危機?經濟發展前景如何?對世界經濟的複蘇,無疑將產生重大影響。因此,金融危機陰霾下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本屆年會,理所當然受到了亞洲國家、乃至世界關心亞洲事務的人士共同關注,出席本屆年會的代表,無論從層次結構還是從人數規模來講,都超過了以往。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殷仲義指出,國際金融危機使亞洲新興經濟體遭受重創:出口銳減、失業率上升、經濟發展速度放緩,農村、貧困、環境、資源等各種問題交織的社會矛盾,更為凸顯。這些問題表明,亞洲新興經濟體在反危機中采取新經濟刺激對策的同時,需要反思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弊端,更積極主動地布局經濟發展模式改革和社會改革,開創一條新的發展道路。

  曾經參加過多屆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主題、議題設計的殷仲義表示,在金融危機陰霾下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本屆年會,確定的主題做到了與時俱進。如果出席論壇的各國領導人、企業界領袖和學界精英,能够緊扣會議主題,就亞洲經濟社會轉型話題,進行深入的探討交流,推進危機中的亞洲走向變革,必將為亞洲新發展模式的建立,做出巨大貢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