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紀念二戰勝利與失敗背後的傷痛

http://www.CRNTT.com   2010-05-10 08:53:18  


 
  ◎鼓勵生育、釋放囚犯和征召女兵提供人力保證

  戰爭爆發時,德國煤產量是蘇聯的三倍,鋼產量是蘇聯的兩倍,金屬切削機床是蘇聯的兩倍,發電量是蘇聯的一倍半。女英雄卓婭在犧牲前就說過:你們今天可以把我絞死,但蘇聯人民是殺不完的,我們有兩億人。在衛國戰爭時期,為鼓勵生育以保證戰爭時期的人口需要,政府曾出台法令,向國民徵收“無子女稅”,規定男人20-50歲,女人20-45歲的無子女家庭每月需向國家交納工資額的6%做為稅收。

  另外,為了保證充足的兵源,斯大林決定釋放250萬獄中犯人,組成30個滿員集團軍;同時征招80萬女兵,可組成10個集團軍。這就為蘇軍這種人海戰術提供了人力保證。

  ◎朱可夫:人海戰術下的“常勝將軍”

  蘇聯紅軍在作戰時除了以人海戰術去取得勝利外,很少有其他戰術。如著名的朱可夫元帥,他幾乎所有的勝利都是在兵力較敵軍有較大優勢的情況下取得的。蘇聯的一些高級將領們也證實了這點,如葉廖緬科元帥在點評“常勝將軍”朱可夫的“軍事藝術”的特點時稱:他必須要有比敵人多5到6倍的兵力,否則就不會戰鬥。戰爭結束後蘇聯極力掩蓋朱可夫的缺點和敗績。比如在官方歷史中幾乎見不到“火星作戰”的記載。因此很少有人知道,朱可夫軍事生涯裡最慘痛的一次失敗。

  1942年春天,朱可夫向斯大林建議發動代號“火星”的作戰計劃,進行戰略反攻。參戰部隊兩個方面軍,總兵力190萬,火炮24000門,坦克3300輛,戰機1100架。“火星”作戰體現了朱可夫的典型風格:利用人數優勢進行正面強攻。但最終“火星”作戰以慘敗告終:蘇軍陣亡和被俘26萬餘人,傷殘50萬人,損失坦克1847輛(超過了斯大林格勒戰役蘇軍參戰坦克的總和),大炮1100門。而德軍的傷亡在4萬人左右。德軍第9集團軍12月15日的戰報,算是對朱可夫“火星”作戰的蓋棺定論:“敵軍統帥一旦遭遇不測和傷亡以後,立刻失去理智,瘋狂而徒勞地衝擊堅固的防線。俄國人本質上迷信蠻力,崇尚壓路機式的戰術,不會隨機應變。

德國:漫長的戰敗

  有人曾評論道,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像德國一樣深刻地反省自己的歷史。反思納粹,已經成為德國人認識自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今,連納粹軍官的曾孫們、那些尚在繈褓之中的嬰兒,都被納入了浩浩蕩蕩的“反思大軍”中。然而,面對歷史,勇敢並不能代表一切。面對二戰、對納粹、對大屠殺歷史,德國人的反思遠非一帆風順:這一過程耗時幾十年,每一個階段都充滿了矛盾與衝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