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國家球體理論:不同路徑共同家園

http://www.CRNTT.com   2010-05-28 00:44:46  


 
  與張亞中教授在其“一中三憲”理論中借重西方新功能主義分析工具相似,劉國深教授“國家球體理論”也借助一個當代政治學分析工具--阿爾蒙德的結構-功能分析,並通過創造性地轉換這一分析工具來闡明“球體國家理論”的基本問題。阿爾蒙德首創的政治學結構-功能主義認為,結構指系統內履行特定功能的組列。功能指產生特定影響的行為結果。政治體系的目的是提取資源、分配利益、管制人民、提供安全。(注5)依據結構功能分析工具,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解釋由200個左右的“國家球體”構成的“國際星系”。這要經由三個步驟。第一個步驟,可以首先確定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精神作為一個“超級國家球體”,可以用天文學意義上的恆星來稱謂。第二個步驟,可以進一步確定包括“中國”在內的200左右的“國家球體”(每個“國家球體”都是一個不同的行星)在“國際星系”中的位置--以恆星(“超級國家球體”)為中心,每個行星都圍繞恆星按照不同的軌道和速度正常旋轉。第三個步驟,根據“球體國家理論”,假定“中國”這顆行星星球球面上有一道縫隙,縫隙兩邊的兩塊球面互相擠壓(競爭、敵對)。迄今為止,兩塊球面互相擠壓並未影響到“中國”這顆行星在“國際星系”中位置。但頻頻發生的微小球體碎片脫落卻對“國際星系”造成威脅。

  通過以上三個步驟,“國際星系”的結構就描繪出來了。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精神作為一個“超級國家球體”--恆星,它的功能是保持軌道秩序。200左右的“國家球體”--大小不同的行星們,按照恆星所分配的軌道自由運轉。“中國”這顆行星和其他行星一樣大體上也能在恆星所分配的特定軌道上自由運轉,但由於“中國”這顆行星星球球面上的一道縫隙引發頻頻發生的微小球體碎片脫落,並對“國際星系”造成威脅。“國際星系”的結構圖型表明:a.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精神是國際社會的基本準則;b.各主權國家要切實維護好自身的主權,以免對國際社會造成擾動;c.對內,任一主權國家要提取資源、分配利益、管制人民、提供安全--以增進人民的自由行動能力。對外,任一主權國家要避免其他主權國家對自身主權的干涉,最好的選擇就是根據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精神行事,這樣就能維護主權國家人民的個人自由賴以實現的“規範秩序”;d.對於中國這一特殊的主權國家來說,對內,由於“一個中國境內兩個競爭中國代表權的政權差序存在”,國家提取資源、分配利益、管制人民、提供安全--以增進人民的自由行動能力受到限制。對外,則因頻頻發生的微小球體碎片脫落對“國際星系”造成威脅,招致國際社會的不滿並導致國際摩擦。在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中華民國”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爭奪“邦交國”引起的內耗、美國對台的巨量軍售耗費台灣大量資財、大陸為反對美日軍隊介入台海爭端投入的巨額軍費都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兩岸中國人民個人自由的實現--一種自由行動的能力的實現。“球體國家理論”提出的理論主張就是通過建構兩岸共同體,消除這道“縫隙”以避免內耗和外部摩擦,實現“中華民國”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上無縫隙接合,實現國家的完全統一。劉國深教授在《加強兩岸政治互信ABC》一文中,提出兩岸達成政治互信的五個步驟,其中最後一個步驟是:“兩岸雙方在經濟利益一體共構、社會和文化高度融合的基礎上,以平等和民主的方式,最終達成兩岸政治關係模式的終極安排,兩岸政治互信從美好的願景,變成人民安和樂利的現實”。(注6)顯然,劉國深教授在此文中,提出了通過深化兩岸政治互信最終實現建立兩岸共同體的目標。在劉國深教授《和平發展背景下的兩岸共同治理》一文中,劉國深教授具體論述了兩岸共同治理的歷史基礎、知識基礎、法理基礎以及共同治理的遊戲規則。(注7)這些論述表明,劉國深教授已經踏出了建構兩岸共同體理論探索的重要一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