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全球若觸發第三次大蕭條 誰之過?

http://www.CRNTT.com   2010-07-01 11:49:40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日前警告,全球經濟正陷入第三次蕭條的初期,類似19世紀的長期蕭條。
  中評社北京7月1日訊/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日前在《紐約時報》專欄中稱,世界經濟可能觸發第三次大蕭條,而這主要是由決策失誤引起的。克魯格曼的論點是焉非焉?《上海證券報》今天登載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曉蕾的文章“全球若觸發第三次大蕭條 誰之過?”,內容如下:

  美國的次貸危機,金融泡沫,經濟大幅衰退,引發了全球危機。如果全球觸發第三次大蕭條,首當其衝最大的責任正在美國自己身上。美國理應盡全力恢復經濟,帶動其他經濟體走出危機,補償因引發危機而帶給全球經濟的巨大損失,而不是批評其他國家根據自身情況制定的政策,更不能讓其他國家犧牲自己的利益,為美國製造的危機埋單。

   克魯格曼先生又在《紐約時報》〉的專欄中危言聳聽,稱世界經濟可能觸發第三次大蕭條。而這主要是由決策失誤引起的。他認為,世界各國政府現在均對通貨膨脹表現出過度擔憂,而事實上,真正的威脅來自通貨緊縮;各國領袖都在宣稱收緊開支的必要性,而我們面臨的真正問題是支出不足。這一切在上周末讓人深感失望的20國集團峰會上均得到了生動體現。他的結論是,各國如果過早實施財政緊縮計劃和退出經濟刺激,那麼為這一政策埋單的只能是那數百萬失業人員,他們中的許多人可能要持續幾年處於失業狀態,甚至有些人永遠無法再回到工作崗位上去。

  明明是美國人犯的錯誤,板子確偏偏打在其他人身上。克魯格曼先生的觀點實在非常偏頗。

  首先,歐洲緊縮財政不是因為擔心通脹。全世界都知道,短期內,歐洲暴發大規模主權債務風險,許多國家不可能再發新債還舊債,根本不可能再在市場上大規模融資。如果減稅,財政收入本來就入不敷出,無疑雪上加霜,歐洲已經沒有財政擴張的空間。

  歐元區各國沒有本幣,不可能像美國人那樣隨心所欲地發行貨幣,也不可能通過貨幣貶值來解決巨額債務危機。緊縮財政以改善國家資產負債表,是歐洲的無奈之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