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用社會改革奠定消費社會基礎

http://www.CRNTT.com   2011-01-10 09:20:55  


 
  同經濟政策、經濟建設相比,社會政策和社會建設在中國長期被忽視。在經濟發展中,我們形成了一整套經濟政策和相對成熟的經濟調控手段,而真正意義上的社會政策,最近幾年才開始提出來,沒有一套既定的成熟的制度體系,也缺乏有效的手段去推動。這正是“十二五”需要著力推進的事情。因此,作為開局之年,社會政策、社會建設和社會改革必須有一個好的起點。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今年在包含收入分配改革在內的社會改革方面,決心和進展如何,將決定著後續幾年對這一問題的重視和解決程度。

  文章指出,某種意義而言,社會改革比經濟改革還複雜和艱難。因為社會改革涉及到廣義的收入再分配,它需要既得利益者和政府為了社會的整體和長遠利益,讓渡部分利益於社會的弱勢群體,使國民收入的分配規則更有利於他們。強勢利益群體是否有意願這麼做,政府的錢是否真正能夠到弱勢群體手中,很難講,因而,它必將是一個艱難的博弈過程。

  尤其對今年來說,它還涉及到一個複雜的通脹問題。剛剛過去的2010年,物價突破了年初預定的3%的目標,到年底上升到5%,這已是嚴重通脹的邊緣。普遍預計,今年的物價漲幅會超過4%,這樣相對於2009年,物價上漲了近10%。對依賴於食品的普通百姓特別是低收入者而言,這顯然是不可承受之重。對此需要引起高度重視。有一些學者從歷史角度得出當前通脹還不算嚴重的觀點,這個觀點是不對的,誤讀了此次通脹與前幾次的不同歷史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曾發生了五次通脹,分別是1980年、1985年、1987年~1989年、1993年~1996年、2007年~2008年。以改革32年的CPI的歷史均值5.5%計,五次通脹都遠高於這一水平,其中,1988年達到18.8%,1994年更創下24.1%的改革開放以來的最高物價上漲幅度。雖然目前這次通脹率遠未達到上兩次的程度,但應看到,那時城市居民還普遍享有計劃體制的福利,住房、教育、醫療等公共產品大部分還都由國家提供,而且收入增速較快;另外,當時整體的物價還處於一個較低水平,但今天這些條件都不存在。

  文章稱,通脹的上升會導致基尼系數上升,其最大受害者是中低收入階層。除了他們主要依賴食品生活外,也無法通過購買不動產來為儲蓄保值,以及沒有足夠資金購買股票和其他可以保值的金融資產。這勢必會進一步擴大不同階層的收入差距和財富差距,導致貧富差距過大,加劇收入分配的解決難度。

  所以,“十二五”必須高度重視社會建設,大力推進社會改革。只有社會改革成功,才能滿足不斷增長的服務需求,改變居民的收入分配預期,推動消費持續增長。2010年,國家財政收入突破8萬億元人民幣,已擁有足夠的財政手段去推動社會改革。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