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包淳亮:中國前途可能出現的幾種局面

http://www.CRNTT.com   2011-01-10 12:00:08  


 
  筆者判斷的最差想定,是多數人覺得最為可能、甚至已經頗感滿意的願景,即經過十幾二十年,中國的人均收入再成長兩三倍,追上巴西、墨西哥,然後由於政治與經濟體制的糾纏羈絆,中國停滯不前,成為一個放大的拉丁美洲。中國的經濟規模仍將趕上美國,但在國際產業分工上不占高位,美國借由與歐、日等的強大聯繫,仍可主導世局。中國沿海主要城市的居民,將享有先進國家的生活水準,但廣大的內陸仍將陷於衰敗之中。

  中間想定,是基於高效、大量的投資,使中國能夠卡入核心國家的門檻,人均國內生產毛額趕上美國的一半。在這個想定中,中國的經濟規模約莫逼近美國的一倍,但由於錯誤的城市化政策浪費了大量資源,從農村釋放出來的勞動力,包括其下一代未能有效提升生產力,少子化趨勢未能被扭轉、老齡化嚴重、勞動參與率持續下降,加上精英的自滿與奢華風尚,政治與經濟體制的其他幹擾,使中國雖然成為經濟第一大國,但其實更類似放大的歐洲,其中較為富裕的沿海省份趕上了西歐與日本的生活水準,但貧窮的內陸省份則仿佛東歐與蘇聯,差距未能弭平。

  我們也可以期望那十分之一可能的最高目標想定。在正確的政策下,行政效能持續提升,民主問責顯著進展,產業向上游攀爬,中產階級擴大,區域差距得到弭平,少子化趨勢逆轉。在三、四十年後,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將如同日本在1990年代一般,逼近、甚至超越屆時的美國人均。中國的經濟規模將占世界的四成以上,由於顯著的規模優勢,他國的任何科技突破將在中國迅速得到複制,而某些需要重大投資的前延科技,將僅在中國得到足夠的支持,從而形成某些高利潤科技產業的壟斷。在此想定下,中國將能免於日本在1990年代後的停滯不前,並且以絕對的優勢,接手維護國際自由市場的重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