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江憶恩:中國外交面臨的挑戰和難題

http://www.CRNTT.com   2011-07-12 09:07:32  


 
  如何突破關於公共外交的悖論

  江憶恩教授認為,中國始終在力圖樹立一種正面形象,強調中國要走一條和平崛起的道路,這是一種良好的意願。信息傳遞的主體力圖樹立一種積極的形象。中國強調和平崛起的方式是一種中國崛起例外論,這種強調無意間突出了中國同其它國家的異質性。芝加哥全球事務研究所 2008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如果沒有文化的共同點,認同度是會下降的。中國在崛起過程中的難題在於,既要突出自己和平發展的意圖,又向其它國家傳遞有效信息讓它們認為中國“像我們一樣”。

  如何完善外交協調機制,妥善協調多元利益

  江憶恩教授認為,隨著中國日益深入國際事務中,中國社會利益多元化的特征日益明顯,部門利益之間日益複雜,在外交事務中要加強利益協調,中國需要建立新的機制管理這些摩擦和衝突。

  如何有效進行危機管理,減少誤判

  江憶恩教授認為,中國的危機管理自2001年以後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應對國內以及外部突發事件的處理機制已經基本建立,特別是2010年中國在處理釣魚島問題的過程中表現出了明顯的機制化和可控化。有效的危機管理需要堅持以下幾個原則:有限的目標,有節制的言辭,足夠的外交斡旋時間,透明而有限的目的,充分的互動,迅速準確的信息和清楚的外交信號。

  如何應對有關種族主義的挑戰

  作為一個非歐洲非白種人國家的崛起,中國崛起是一個全新的話題。種族觀念的差異可能會帶來一種不信任,在美國對外政策的議題中種族觀念依然有一定的影響。美國國內不同種族對中國崛起的反應也是不同的,根據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2008年的一項調查顯示,非白種人比白種人更願意接受中國作為亞洲領導者的角色。而100委員會2009年的另一組數據則顯示,更多的美國人認為美裔華人忠誠於中國勝於忠誠於美國。

  如何面對全球規範的發展,維護中國軟實力

  江憶恩教授認為,政治、經濟、社會的自由主義傾向依然是全世界比較認同的價值觀,無論是國際組織對民主化進程的支持,對婦女兒童問題的強調還是國際法庭的審判,都具有明顯的自由主義傾向。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自由主義仍然是一種全球化的趨勢,例如在民族國家數量上,自由國家比之集權國家和“失敗國家”的數量都占有優勢。世界價值觀調查組織的一項民意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對民主的理解同西方國家的認同也有很多的共同點。隨著中國的日益崛起,中國將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需要更多的合作夥伴。中國如果參與非自由國家的聯盟就會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後果,諸如國際形象和所謂的“軟實力”受損。“金磚國家”也不是一個穩固的聯盟,既存在意識形態方面的協調問題,也有都作為發展中國家在利益上的差異問題。

  江憶恩教授強調,崛起過程中的中國將面臨諸多的難題和挑戰。中國如果能夠處理好這些難題,將帶來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激發全球綠色發展的潛力、提高中國全球治理的能力、增加中國國際話語權等四個好處,使中國和世界受益。

  (高祖貴、左方舟根據錄音整理 2011年07月11日08:37 來源:學習時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