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韓國慰安婦受害者的信念與堅持

http://www.CRNTT.com   2012-03-06 14:16:37  


2011年12月14日,在韓國首都首爾的日本駐韓大使館前,韓國市民簇擁著象征慰安婦受害者的塑像。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3月6日訊/“1000次不是我們的驕傲,它不應該是一個被贊嘆的數字。第1000次只是意味著問題仍未解決”。國際先驅導報日前登載紀實文章“韓國慰安婦受害者的信念與堅持”:
  
   2012年2月1日,日本駐韓國大使館前舉行了第1007次“周三示威”。在剛剛過去的2011年年底,記者專訪了“周三示威”的主辦方“挺身隊問題對策協議會”,當面聆聽了這一韓國慰安婦團體1000多次堅持和抗爭的心聲。

  2011年12月14日早晨,身著寶藍色韓服的吉元玉(音)老人像往常一樣,乘坐著網友們捐贈的“希望之車”來到日本駐韓國大使館門前。她來這裡可不是鍛煉,而是靜坐。83歲高齡的吉奶奶因為患有糖尿病,身體不好,手腳很涼。早晨出門前,她必須吃完一大把醫生開的處方藥,才算做好外出的準備。

  跟吉奶奶一同靜坐的還有四位上了年歲的老奶奶,以及2000餘名女性社會團體成員與市民。不同的是,這一天,吉奶奶的身邊多了一尊跟她朝著同一個方向、凝視著日本大使館的少女銅像。

  這一天,是尋求解決日軍慰安婦問題的“周三示威”的第1000次示威的日子。從1992年1月8日起,挺身隊問題對策協議會(以下簡稱“挺對協”)於每周三中午12點,在日本大使館門口舉行示威,要求日本政府對慰安婦問題進行謝罪並做出賠償,2011年12月14日這天,她們還在日本大使館正門對面的馬路邊樹立了名為“平和碑”的少女銅像。

  坐著救護車也要去!

  1990年底,韓國37個女性團體結成了“挺身隊問題對策協議會”,致力於對日本政府進行抗議示威,尋求解決被稱為“女子挺身隊”的慰安婦的賠償問題。次年8月,勇敢的韓國老人金鶴順(音)首次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作為證言,將慰安婦的存在以及日軍的罪行公之於眾。“在我閉眼之前,為我解開這深埋50年的恨吧!”金鶴順老人的話喚起了社會對慰安婦問題的重視,陸陸續續有老人公開自己的慰安婦身份(向政府進行慰安婦身份申告),並加入到要求日本政府承認罪行、並給予正式謝罪及賠償的示威活動中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