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打破對非洲“新殖民主義”魔咒

http://www.CRNTT.com   2012-07-24 08:22:53  


 
  文章分析,如何來看待西方的這一指責,它又會對中非關係造成怎樣的影響?

  首先,“新殖民主義”的出籠反證了中國在非洲大陸影響力的加強,但是也要看到,這種影響力主要是通過經濟援助和商品的形式體現出來的,雖然經濟和商品的力量最終會投射到政治和外交領域,但畢竟不等於政治和外交力量本身。

  再者,也不能輕視此種論調對發展中非關係的“殺傷力”。在目前的國際關係中,應該承認,西方還占據著國際正義和道德優勢的高地,西方的輿論還主導和影響著世界。某種意義上,“新殖民主義”正是西方利用自己的話語權優勢,把中國塑造成一個只重利潤、只會“索取”而不關心非洲民主和人權的國家。他們故意不看中非之間的經貿關係是一種基於平等基礎上的合作關係,其與殖民時代那種不平等的合作關係具有本質區別,它在給中國帶來利益的同時更多給非洲人民帶來利益。特別是,中國的對非援助本著不幹涉內政的原則,是純粹的幫助非洲發展之舉。然而,正是在這一點上,犯了西方之大忌,被西方解讀為對非洲一些專政政權的扶持。西方輿論對中國形象的這種妖魔化,使得中國的政治和外交影響力,僅停留在非洲國家的政府層面,而未能深入到社會和民間,甚至非洲一些國家的政府,也有意識地在一些國際事務中,與中國拉開距離。

  因此,“新殖民主義”論提醒我們,在發展中非經貿關係及開展對非援助方面,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前面講了,中國對非洲在文化、政治、社會方面還缺乏吸引力。非洲雖然需要中國的投資,但在文化和價值觀上,則更多受歐美影響。同時,非洲的情況也在發生變化,其現代意識正在增強,普通百姓尤其是知識群體的民主、人權、參與意識都有很大提高。這就要求我們通過恰當的方式,積極參與、引導和塑造非洲的現代化。從而,需要我們從過去的經貿為主發展為全方位的關係,把以前不足的領域都發展起來。這里需要強調兩點:一是在投資和援助中雖然我們仍有必要堅持不幹涉內政原則,但如果政府在當地百姓中的名聲太差,就應該在項目選擇上,盡可能與民生掛鈎,對改善當地百姓生活有直接的幫助,且全程監督項目的開展;二是把社會力量引入發展對非關係中,加強民間對非援助的力度。目前中國基本上是官方壟斷了對非關係,這不利於與非洲民眾的直接接觸,也不利於中國的援助直接讓非洲民眾受益。

  讓民間力量參與進來,中國政府可以把官方的援助,以民間的形式,直接開展與非洲非政府組織的活動,從而避開一部分援助款被非洲一些國家政府截流的可能。

  文章最後說,新時期的中非關係,已不是簡單的利益關係,也不是簡單的貿易關係。因此,發展新型中非關係,打破“新殖民主義”的魔咒非常重要。一方面,中國自身需要塑造社會全面發展的國家形象,增強軟實力;另一方面,通過對非洲國家的投資和援助,以非洲人民能夠接受的方式,增強其自主發展能力,幫助非洲大陸消滅貧困和苦難,鼓勵它們融入世界經濟,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多主體地發展中非關係。即使是中非能源合作,也應在互利共贏基礎上,循國際慣例和市場規則,在滿足中國自身合理能源需求的同時,致力於造福當地民眾,幫助它們提升自主發展能力,帶動共同發展。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