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如何看待當前的經濟增速放緩

http://www.CRNTT.com   2012-07-27 08:19:07  


  中評社北京7月27日訊/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連續放緩,引發國內外觀察家的種種關注,其中不乏有人擔憂其潛在的長遠影響。而沉寂一段時間的中國經濟崩潰論、危機論、硬著陸論、滯脹論等種種說法,也開始浮出水面。

  這些擔憂有沒有道理?如何正確看待增速放緩?為何會出現增速放緩?未來中國經濟發展趨勢怎樣?上海出版的解放日報日前就此專訪了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曉晶。文章如下。

  避免兩種誤讀

  一是認為經濟增速越快越好。忽視過度追求增長速度帶來的盲目擴大投資、擠壓居民消費空間等種種負面問題

  二是低增長即低就業、低福利。從國際經驗看,經濟增速下降與就業增長可以並存,前提是經濟結構趨於合理

  建立兩個認識

  經濟增長下一個台階符合長周期增長的規律,並非“硬著陸”,更不會導致危機的爆發。要尊重經濟規律,就必須擺脫高增長依賴症

  客觀認識增長放緩不是無所作為。如果能夠真正推進改革創新,中國經濟將有可能創造出第四個10年的強勁增長

  沒有出現嚴重失業問題說明不是“過冷”

  問:在歐洲,近幾年經濟增速能保持在2%的國家,就被稱作經濟明星了。而中國“十二五”規劃將經濟增速定調在7%,今年則將經濟增速定調在7.5%。百分之七點幾的增速對中國來說慢了嗎?

  彭文生:簡單地講,判斷經濟增速是過快還是太慢有兩個重要指標,一是通脹率,二是失業率。一般而言,通脹率高的話,說明經濟過熱了;失業率高的話,說明經濟過冷了。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了,但沒有出現嚴重的失業問題,這說明中國經濟到了一個新的比過去略低的增長階段,但現在的增長速度離可持續的水平不遠。

  經濟學界的普遍看法是,未來中國經濟不大可能重現過去10年平均增速10%左右的高增長階段,而會進入一個趨勢性放緩的階段。在這個“換擋”過程中,要避免兩種態度:一是不能盲目樂觀,要看到一些經濟發展基本面的變化,也要看到未來我們面臨的是未曾遇到的問題,應有危機意識;二是不必過於消極,更不必恐慌,從長周期來看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會降一擋,但如果能夠加大結構改革的力度,增長的質量將能得到更大的改善空間,這對長期可持續的發展是有利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