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話歷史:國民政府怎因應損害主權的蘇日中立條約

http://www.CRNTT.com   2012-09-16 09:19:55  


1941年4月13日,《蘇日中立條約》簽訂現場,圖為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在條約上簽字。
  中評社北京9月16日訊/1941年4月,蘇聯與日本簽訂了嚴重損害中國主權的《蘇日中立條約》,對正進行艱難抗戰的中國軍民造成了極大的傷害。日本是中國的敵人,這樣做不足為怪,但作為中國盟友的蘇聯此舉,則令人大感意外。在《蘇日中立條約》簽訂後,經過短暫的憤激、混亂甚至動搖,國民政府作出了大體正確的研判與應對,力爭將危機帶來的破壞程度降到最小,引導局勢朝有利於堅持抗戰、有利於穩定民心士氣的方向發展,既未使中蘇關係惡化,又爭得美國的擴大援助;並對國際局勢的未來走向作出了較為準確的預測。

  南方報業網文章“國民政府怎因應損害主權的蘇日中立條約”:

  1941年4月,蘇聯與日本簽訂了嚴重損害中國主權的《蘇日中立條約》,對正進行艱難抗戰的中國軍民造成了極大的傷害。日本是中國的敵人,這樣做不足為怪,但作為中國盟友的蘇聯此舉,則令人大感意外,國民政府對此也極為不滿。

  嚴正聲明,但避免造成反蘇之印象

  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之後,隨著戰事的不斷擴大,發現原來設想的迅速解決中國事變的預計完全落空。為盡快結束中國戰事,扭轉蘇聯援華制日的政策,做好對付英美的準備,日本加緊了對蘇的外交謀略,1940年7月和10月兩次主動向蘇提出簽訂中立條約或互不侵犯條約。但因雙方在北庫頁島等問題上分歧太大,未能達成協議。1941年春,日本從全盤戰略考慮,決定主動打破僵局。3月,日本外相鬆岡洋右出訪德意蘇三國,意圖借助德意促進蘇日談判的進程。3月23日,鬆岡抵達莫斯科,與蘇外長莫洛托夫舉行了首輪會談;4月7日鬆岡重返莫斯科,又進行了三輪會談,但雙方各不相讓,談判再度陷入停頓。鬆岡沮喪地準備於13日返回日本。誰知,4月12日,鬆岡向斯大林辭行時,斯大林突然主動讓步,同意暫時擱置爭議,雙方很快達成協議。4月13日,雙方正式簽訂《蘇日中立條約》。該約全文如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