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非洲經濟:真實的增長與轉型的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4-02-09 10:20:01  


 
  其次,非洲與全球的經濟聯繫日益緊密,經濟合作夥伴更加多元。新興經濟體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增長迅猛,極大促進了非洲的對外貿易。2002年至2012年間,非洲外貿總額翻了4倍。其中,與新興經濟體的貿易增速快於發達經濟體。中國、印度和馬來西亞對非貿易年均增長率分別為32.0%、24.4%和20.7%,而同期美國、法國和英國分別為11.6%、8.9%和11.4%。歐盟占非洲外貿總額的比重已由本世紀初的46.2%下降為34.3%,金磚國家(除南非外)的份額則從9.1%增至24.0%。

  第三,非洲國家基礎設施投資不斷增加,不僅直接拉動了經濟增長,而且有利於營造更好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外國投資。根據世界銀行統計,近10餘年,非洲每年基礎設施開支約450億美元,占其GDP的5%以上。2012年,非洲地區共有800多個在投基礎設施項目,主要涉及運輸(41%)和能源(37%)。

  第四,非洲投資環境持續改善,流入非洲的外商直接投資大幅增加。根據世界銀行報告,2005年至今,全球營商環境改革進步最快的50個經濟體中有19個來自非洲,如盧旺達、毛里求斯、加納、尼日利亞、安哥拉、塞內加爾和摩洛哥等。流入非洲的外商直接投資增長強勁,由1995年的57億美元猛增到2008年的578億美元,創歷史高點,此後因全球經濟衰退而短暫下滑,但2011年即開始回升。2012年,在全球外商直接投資總量減少18%、主要經濟體(包括金磚國家)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均下降的背景下,非洲外商直接投資流入卻逆勢增長5.5%。從流入國看,近10年加納、尼日利亞、肯尼亞、坦桑尼亞、贊比亞、莫桑比克、毛里求斯和南非等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增長迅速。從來源國看,新興經濟體在非洲的外商直接投資流入中份額不斷上升。從行業看,2003年油氣礦業占非洲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流入額的77%和項目數的28.5%,但2012年,金額比重降為40%,項目數比重降為7.2%。與之相對應,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資開始流入服務業(特別是金融、電信)以及製造業和基礎設施。

  中國因素
  
  文章稱,中國在非洲經濟增長加速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來自中國的巨大需求,直接促成了非洲的“資源繁榮”。收入的增加,增強了非洲各國的國內購買力,國內市場和需求得以擴大,也推動了眾多行業的發展,進而為非洲經濟增長和能力建設奠定了基礎。其次,來自中國的資金,伴隨著企業、人員、管理、項目和技術,幫助解決或緩解了許多阻礙非洲發展的瓶頸,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第三,中國與非洲的經濟合作,改變了世界對非洲大陸的觀感,帶動了財富向非洲的轉移,非洲從“沒有希望的大陸”,變為充滿商業機會、蘊含巨大市場潛力的希望之地。

  中國與非洲的經濟合作是多樣化的:既有援助,也有貿易與投資,還有工程承包與技術交流;合作主體既有國有大型企業,也有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中國在非洲的角色是多維度的:中國既是非洲資源的開發者與消費者,也是非洲多個行業的投資者與經營者,還是非洲基礎設施的建設者以及產品和設備的提供者。中國與非洲各自都面臨轉型任務,經濟互補性較強,非洲發展中的“中國因素”和中國發展中的“非洲含量”都已不可或缺。

  數據顯示,中非貿易額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不足40億美元,2000年突破100億美元,此後連續8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2012年達1984億美元。2009年至今中國一直保持著非洲最大貿易夥伴國地位。近10年來中國不僅在對非援助等“輸血”方面加大了力度,援建了大批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項目,在“造血”方面也不遺餘力。至2012年底,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存量為207億美元,僅2012年就達25億美元。以中非發展基金為例。作為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確定的對非務實合作八項政策舉措之一,中非發展基金是中國第一支也是目前唯一一支專注於非洲投資的股權投資基金,2007年成立至今,決策投資額超過26億美元,涉及30個非洲國家的70多個項目,分布在農業、基礎設施、製造業、經貿園區等領域。

  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坦桑尼亞發表演講時指出:“半個多世紀以來,在中非關係發展的每一個關鍵時期,我們雙方都能登高望遠,找到中非合作新的契合點和增長點,推動中非關係實現新的跨越。”非洲持續發展的良好勢頭,為中非進一步加強經貿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可以預見,未來一個階段的中非經濟合作中,中國對非投資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中非經貿合作也將迎來新一輪的跨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