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破除既得利益集團的策略選擇

http://www.CRNTT.com   2014-06-09 08:33:30  


 
  以上關於當下中國既得利益集團的分析,按理說並沒有什麼特別高深之處,不過是回歸常識與正視現實而已。但為什麼除了在指責壟斷性國有企業是既得利益集團這一點上“輿論一律”之外,為何對其他特殊利益集團各方顧左右而言他?就是因為在資本操縱下話語權的不平等。

  經濟學家阿西姆格魯(D.Acemoglu)和羅賓斯(J.A.Robinson)等,曾經專門研究過收入不平等、話語權的不平等和政府再分配之間關係。研究結果表明,[4]在收入越不平等、越高度傾斜的社會中,在財富和收入中占據高份額的富有的精英階層,同樣擁有高份額的話語權,從而對政府再分配政策的影響也越大。又由於這些富有階層保有既得利益的傾向,所以,他們往往會利用所擁有的高份額話語權,反對政府旨在促進分配公平的努力。這種“集體行動”的結果,會導致林德特(P.H.Lindert)發現的所謂“羅賓漢悖論(Robin Hood Paradox on inequality)”[5]:在面向貧困人口再分配越是需要得到保障的地方,政府反而因富有階層操縱輿論影響而越無法實施這種再分配。

  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優先順序與突破口

  收入分配改革極其複雜,因此在技術操作上更需要小心設計。針對當下學界和媒體的一些流行性說法,這裡提出三個觀點進行探討。

  觀點一:國企“民營化”無助於社會公平,把國企利潤統一納入財政預算才是正道。

  上文說到,因為僅在指責壟斷性國有企業是既得利益集團這一點上“輿論一律”,因此,媒體與主流學界一說到收入分配改革,就認為當前首先要做的是必須分拆壟斷性國企,使之“民營化”。這被視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優先考慮和突破口。

  有數據表明,2012年國有企業上繳紅利只占全部國企利潤的11%左右。而據國際慣例,上市公司股東分紅比例為稅後可分配利潤30%到40%之間,國有資本向國家上繳盈利普遍高於這個水平,英國盈利較好的企業上繳盈利相當於其稅後利潤的70%至80%。世界銀行2005年建議中國國企分紅的報告,主要國家國企分紅比例的確遠高於中國。更讓民眾心理不平的是:少數壟斷性國企員工收入比其他行業高出10多倍。國企在有些人看來更不像是國企,更好像是少部分人利用國家資源為自己謀取暴利的“平台”。

  但是,分拆國企或使之民營化就能解決問題嗎?事情遠沒有標準經濟學教科書中所說的那麼簡單。

  分拆顯然不能解決問題。目前,壟斷性國企集中在帶有自然壟斷性質的部門,對投資規模、技術創新以及規模經濟性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如電信、鐵路、石油等需要管、線、路、網等進行廣泛聯通的行業。拋開國有還是私有不說,這些部門在發達國家集中程度也非常高,市場上也只有一家或幾家企業,幾乎也都處於壟斷或寡頭地位。所以,對這些行業進行拆分顯然不符合實際,不符合產業發展方向,也不符合一般經濟學原理。

  民營化能否解決問題?不可否認,目前發達國家上述部門的確大多是私人部門,但不能由此想當然認為我們也可以把國企民營化。對此,發達國家國有部門私有化的教訓或許能讓我們思考更多些維度。

  英國鐵路部門一度也是國有。在保守黨政府的推動下,英國議會1993年通過鐵路改革法案,1997年完成私有化進程。私有化初期,路軌公司經營狀況尚好,政府補貼減少到改革前的一半。但1999年後,經營每況愈下,最後資不抵債,負債總額高達33億英鎊。更讓公眾難以接受的是,由於私營公司重眼前收益,輕安全性與戰略性投資,造成鐵路安全事故頻發。短短5年中,接連發生13起重大傷亡的事故。2003年10月,英國政府最後決定,廢止鐵路改革法案,從私營承包者手中收回所有鐵路維護權。評論認為,這是英國鐵路“重新走向國有化”。

  日本政府在小泉時代的“公營部門私有化”也幾近失敗。日本本土戰略管理學者大前研一批評說,人們誤認為公營部門的弊病就是因為“公營”所致,因此,發起了“頭痛醫痛,腳痛醫腳”的“打地鼠”式改革,但結果是:“道路公團民營化後,只是讓原本腐朽的組織更加專橫跋扈”;而“郵政民營化則變成了一出耗資770億日元的宏大鬧劇”。

  實際上,自1990年代中期始,中國國有部門中已經有大量企業民營化。民營化後一些企業效率的確有提高,但民營化過程中同樣出現大量國有資產流失,民營化後企業高管與員工收入差距急劇拉大。更為顯著的是,幾乎所有民營化或市場化之後的原來處於壟斷地位的公營部門或機構,都出現了漲價潮,嚴重降低了普通百姓福利,反而惡化了社會公平。其原因實際很簡單:當企業是公營性質時,因為其內部福利狀況並不與企業經營情況掛鈎,所以,儘管沒有成本壓力帶來的效率低下,但也沒有通過濫用壟斷地位漲價來獲得更高利潤的衝動。而公營企業私有化後,壟斷地位使其仍然沒有成本壓力,但同時卻有了獲利衝動,因而會濫用壟斷地位。一些城市供水系統和供熱系統市場化、民營化後的結果幾乎都如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