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人民幣國際化不是與美元的戰爭而是一場 “內戰”

http://www.CRNTT.com   2014-10-29 09:11:52  


 
徹底改革債券市場

  對債券市場的理解,不能僅僅停留在經濟學的概念。債券市場是一種既古老又新型的人類關系,這種關系可以是國家與人民之間,也可以是人民與人民之間,還可以是國家與國家之間。

  債券市場是連接各種經濟體之間最直接的一種紐帶,它通過利用錯綜複雜的債權關系,把本來針鋒相對的經濟體變成一種互補和捆綁性的發展模式,不僅有利於溝通和互相監督、制衡以及督促生產,還大大的降低了各組織或各民族之間因制度、信仰等問題走極端的可能,讓更多的政治家、組織、個人等都學會用交流、互動、互助等方式解決問題,可以說對世界和平有著極大的貢獻。

  正是由於債券市場的發達,美國國債接近40%被境外投資者持有,僅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就占到美國整個國債規模的接近8%。

  這也是諸多人士判斷中國和美國雖然存在諸多博弈,但不會輕易發動戰爭的原因。

  中國債券市場的發展非常不順利,“壓制”和“透支”並存,諸多信用極佳的機構和個人負債水平較低,而一些信用狀況較差的機構和個人卻能夠通過各種方式持續負債,這導致整個債券市場的價格扭曲、價值無法發揮,反向破壞了這一市場的歷史作用。

  吳曉靈等近年來才表示,剛性兌付和過度擔保是中國兩大金融公害;直接融資市場是一個願打願挨的市場,應該給企業發展自主權,取消發債審批制度。

  在發展國際市場方面,直到近日,全球首只由外國政府發行的人民幣主權債券才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債券市場的基礎是信用,紙幣的本質也是信用,如果不以債券市場來推廣和“販賣”信用,你就無法給各類信用定價,你就無法分享信用證券化帶來的諸多利益。

  美國政府和企業能夠負債化高效運轉,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把信用證券化,然後賣給全世界。

  也就是說,美國人可以用國際投資者的錢來養老、創業、消費,甚至是打仗。

  如果沒有一個開放程度和流動性極強、吸引力和規模都足夠大的債券市場,人民幣的回流機制就存在根本性的缺陷。

  中國債券市場目前還停留在以審批制為主的銀行間市場(銀行間市場占整個債券市場規模的90%以上),投資者還僅僅處在金融機構法人之間。

  截至目前,中國債券市場依然沒有在交易所市場和場外市場取得更大的突破,更不要說國際市場了,這是未來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最大的問題之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