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學誠法師答中評:水有源頭方能行遠

http://www.CRNTT.com   2015-11-11 00:18:30  


 
  問:中國佛學院的教學和學生學習情況是怎樣的?

  答:佛教本質上是一種系統完整的生命教育,其教育對象包含了法界一切有情。僧伽教育是佛教教育的核心和基礎,由此佛教才能長久住世、代代相傳。古代中國佛教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叢林修行;近現代以來,佛學院教育開始成為培養人才的嶄新方式。

  1956年,中國佛教協會在北京法源寺發起創辦了中國佛學院,從此成為中國漢傳佛教教育的最高學府。中國佛學院以培養能發揮佛教優良傳統的僧伽人才為宗旨,以愛國愛教為辦學方針,學修並重為辦學原則。既開設了豐富的佛學課程及人文社科類課程,又結合叢林式學修,比如上殿、過堂、誦戒等。經過近60年的經驗積累,目前已具備相當規模的師資力量,並培養出許多德才兼備的僧才。其中有的成為國內諸方名山寺院及各級佛教協會的骨幹;另有一些學僧則去海外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學成後服務於海內外知名大學和學術機構。

  今年6月,中國佛教教育史上首批被授予學士學位的學僧在中國佛學院產生。這是自新中國建立以來,第一次對宗教院校正式授予學士學位,具有劃時代意義,亦開啟了中國佛學院教育事業的新篇章。同時,佛學院新校舍也正在建設中。未來中國佛學院將朝著世界一流佛教大學的方向努力,希望為中華文化復興及世界和平培養更多符合時代需要的人才。

  問:佛教教育應該培養什麼樣的人才?
 
  答:佛教教育是斷惑證真、轉凡成聖的教育,是真正系統完整的生命教育。根據佛教發展和時代需要,我們提出了“志、道、德、才、學”五字方針作為人才培養的標準。首先,要有“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高遠志向,以自他生命的究竟離苦得樂為終生職志;其次,要道心堅固、德行卓然,具備清淨離俗之節操、悲天憫人之情懷;再者,要有豐富的知識結構、跨學科的知識儲備以及深廣的智慧,能夠用現代人易於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弘傳佛法。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中華文化的世界傳播都需要佛教文化的重要參與。因此,我們要特別培養具備強烈社會責任感與深厚傳統文化底蘊,同時又了解現代科技文明、熟練掌握外語的國際性人才。

  佛教人才的精神核心在於出家僧眾,但人才的來源卻是廣大信眾及社會各界人士。所以佛教人才培養應涵蓋僧俗、廣納八方,逐漸建立起針對不同層次、不同身份人群的全面教育體系。在人才培養方式上以道場為中心,同時向社會延伸,以覺悟人生、服務社會、淨化人心的弘法利生事業廣泛凝聚人才,並幫助人們在奉獻利他的生命體驗中完善自我、造福人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