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蔡英文“去中華化”政策不可低估

http://www.CRNTT.com   2016-10-04 00:11:33  


 
  另一方面,蔡強調“台灣為主體的多元文化成為社會共識”,與馬英九提出的“台灣是華人文化重鎮”、“台灣成為中華文化領航者”等文化主張完全不同。在蔡的文化政策論述中,中華文化的主體性被台灣主體性替代。同時,蔡將多元文化作為“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的裝飾詞,公開宣稱“台灣成為一個文化上豐富多彩卻深具包容力的國家”,極力彰顯台灣的文化獨立性以及“島嶼的文化魅力”。

  (三)強化文化的外交功能,主張“運用文化外交讓世界重新認識台灣”,卻完全不提兩岸文化交流。馬英九執政期間,主張全面開放兩岸文化交流以輸出台灣價值,並提出合作編纂簡體與繁體雙版的“二十一世紀華文大辭典”、發起華人世界的“台灣獎”、設置境外“台灣書院”等一系列措施,意圖在文化領域與大陸形成既交流合作又相互競爭的態勢。而蔡英文則將台灣文化視為一種可以拓展對外活動空間的手段,文化政策論述中隻字不提兩岸文化交流,相反卻極力主張推動“國際文化島發展計劃”,並推動發展台灣成為亞太地區非政府組織的國際總部,以實現“善用文化軟實力重返國際社會”的目的。

  “文化台獨”政策實施階段及目標由“去中國化”上升為“去中華化”

  如果我們將認同文化、血緣意義上的中華民族稱之為“文化中國”認同,將認同兩岸同屬具有主權、領土等政治意涵上的一個中國稱之為“政治中國”認同。從島內各項相關民調結果來看,我們會發現島內認同呈現出“文化中國”認同與“政治中國”認同顯著分離的趨勢:

  台灣整體人群的“文化中國”認同長期保持高水準,但三十歲以下群體的認同已出現下降趨勢。台灣競爭力論壇針對台灣民眾“國族認同”的追蹤調查結果顯示,島內民眾對“中華民族”的認同非常高,大致保持在八成左右的高水準。另一方面,“政治中國”認同則普遍呈下降趨勢,認同自己為台灣人或認同兩岸屬於“一邊一國”關係的比例均呈明顯上升趨勢。台灣政治大學的調查顯示,二十餘年來島內認同自己為“中國人”的比例一路下滑,從1993年最高的26.2%下降至2015年的3.3%,認同自己既是“中國人”又是“台灣人”的比例也出現顯著下滑,從1995年最高值49.3%下降至2015年的33.7%,而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比例卻整體呈現上升趨勢,在2015年已接近六成。島內其他民調在具體問題設計與資料有所差異,但島內民意結構“偏獨”的整體趨勢基本一致。對此,不少大陸學者也予以承認,如黃嘉樹認為民進黨已經得到主流民意的支持,其能在選舉中獲得大勝,與島內“偏獨”的民意結構有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