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拜登對華政策與台灣的角色

http://www.CRNTT.com   2021-03-17 00:03:26  


  中評社香港3月17日電/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首席顧問趙春山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3月號發表專文《展望拜登政府對華政策與台灣的角色》,作者表示:“我們正目睹國際戰略格局的變化,以及世界地緣政治板塊的移動。兩岸應有新的思維,來處理變動中的兩岸關係。我始終認為,衹要著眼於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兩岸沒有什麼問題是不能談的;以兩岸中國人的智慧,沒有什麼問題是不能解決的。”文章內容如下: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終於在中國農曆新年除夕當天,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拜登入主白宮後,就陸續與盟國領袖通話,這符合他對外關係的“親疏有別”。拜登在習近平之前,先與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通話,除了表示他對歐洲安全的重視外,就如同白宮發言人莎琪(Jen Psaki)所說,因為“中國目前對我們的安全、繁榮和價值觀念構成了明顯挑戰”。所以拜登政府必須有“戰略耐心”,以新的做法來因應中共的“挑戰”。

  拜登與民主黨人原先視俄羅斯為“敵人”,中共衹是“對手”;但因特朗普(Donald Trump)在選戰中刻意炒作“中國問題”,美國國內己瀰漫一股“反中”氣氛,“遏制中國”成為跨黨派共識。一般認為,拜登雖勝選入主白宮,但仍處在一個“沒有特朗普的特朗普主義”陰影之下。如果中美關係是特朗普留下的一個政治“遺產”,那拜登制定對中政策之前,必須要分辨其中哪些是“資產”?哪些是“負債”?這確實需要一段緩衝時期。

  一、“戰略定位”

  在美國新政府的對中政策出台以前,拜登本人與其重要智囊,已針對中美關係發表了許多看法,對中政策的輪廓呼之欲出。本文先談美國對中共的戰略定位,這可以反映美國在不同時期的對中政策目標。

  在小布什(George W. Bush)總統執政初期,美國把中共視為“戰略競爭者”。隨後,因中共支持美國的反恐行動,促使美國在2006年的《國家安全戰略》中,把中共定位為“負責任的利益攸關者”。奧巴馬(Barack Obama)任內對中共的定位,從“應對共同挑戰的夥伴”到“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雙方形成一種競爭與合作並存的關係。奧巴馬在2010年5月發表的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甚至表達歡迎中共擔任負責任的“領導角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