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拜登對華策略跌撞中調整

http://www.CRNTT.com   2021-04-06 00:07:36  


 
  喬治·凱南當年在著名的長電文中指出,蘇聯人能否扭轉劣勢,取決於西方世界所展示的團結、堅定和魄力的程度。拜登在2月4日演講中稱,與美國的盟友和夥伴合作,更新美國在國際機制的作用,重新獲得已失去的信用和道德權威,美國將從更強勁的地位來競爭。拜登上台伊始,迅即展開以西方世界為核心的多邊外交行動,在中國問題上協調立場和行動。這段時間以來,南海和釣魚島等問題不同程度波動、中英關係變化、中烏(克蘭)關係波折等“反常現象”,與拜登政府相關舉措不無關係。今後或許會出現一種常態現象,即美方每逢出台對華大舉措,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多會先與西方國家、涉華利益相關國協調立場,爭取一體出手。在“國際統戰”中,美方將以中國的所謂“意識形態輸出”相牽引、“地緣戰略擴張”相刺激、“戰狼外交模式”相挑撥、“軍事安全威脅”相恫嚇、“經濟侵略擴張”相凝聚,在國際上合縱連橫。鞏固西方傳統盟友,把中國復興所牽動的世界地緣板塊相關國家聯合起來,把與中國有領土主權權益爭端的國家挑動起來,營造聯合應對中國之勢;以應對中國為由,承續特朗普對華“優質遺產”,組織有針對性的政治軍事新聯盟,延續冷戰遺留舊聯盟。預計,印太戰略體系、四方安全對話(Quad)、澳新美同盟、美菲同盟、美泰同盟、美日韓機制及“五眼聯盟”、北約等,將會隨之發生不同程度變化。2月1日,法國地緣政治專家雷諾·吉哈爾(Renaud Girard)針對中國軍機在台海方向巡航行動稱,支持台灣是美國印太地區的優先戰略,若中國再挑釁,美國甚至會成立軍事同盟。他還講,美國會出手打造該地區“民主同盟”,不僅有四方安全對話(Quad),可能還會加上新西蘭、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以及台灣。“如果中國繼續展現攻擊性,美國還會更進一步:他們會成立如北約一樣的軍事同盟”。2月17日,北約秘書長斯圖爾滕貝格在北約理事會國防部長級會議首日表示,北約應成為所有“志同道合者”對抗中俄的政治對話平台。

  儘管拜登政府在聯盟戰略動員上取得一定進展,而距離其理想境界還遠得很,也難企及。2月19日,拜登在“七國集團(G7)”會議和慕尼黑安全會議平台的相關操作,便效果不佳。會上推銷的重振美國的同盟、“民主國家聯盟”等主張,反響寥寥。東道主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會後新聞發布會上強調,為重建世界經濟體系,七國集團希望加強與二十國集團,尤其是與中國的合作。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歐洲項目主任埃里特·布拉特貝里評價:“華盛頓對歐洲的猶豫不決感到沮喪。”事實是,美國人把維護霸主地位凌駕於現實利益之上,追求虛幻目標並綁架他國跟進,無視現實;其他國家則是現實利益導向,其他利益讓位於現實利益,能夠面對現實,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這種反差將導致美國的此類戰略算盤注定落空。國際政治理論大師漢斯·摩根索講過:在國際政治中,各國均以自己的利益為目標展開政治活動。

  五、模糊處理中美經濟問題

  中國崛起的重要標誌是經濟上超越美國,不但在數量規模上,亦在質量層次上實現超越。目前看,中國GDP超美不可阻擋、指日可待,但在質上與美並駕齊驅或實現超越尚需努力。故對美而言,對華經濟戰略的目標和重點可能在質量層次守成上,期望守住世界龍頭位置,使中國經濟“增肥不增肌”,把中國經濟體系約束在美國主導的世界經濟體系內,極端情況下甚至排除在外。從政治經濟學理念看,這樣的目標也有利於美國鞏固世界霸權地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