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智庫:促和統 第七屆中華文化論壇綜述

http://www.CRNTT.com   2022-02-21 00:06:01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謝郁認為,民主黨的拜登政府在摒棄特朗普奉行的單邊主義重回多邊主義政策的同時,其對華遏制戰略的著力點集中藉“民主、人權”在香港、台灣、新疆等問題上對中國施壓,中美關係在經歷短暫的節奏放緩的喘息期後,進入了新一輪的“競爭對抗+有限對話”階段。出於對華遏制戰略的需要,拜登政府上台後打“台灣牌”的意願與動能有增無減,但並不願意就台灣問題與中國攤牌破局,所以“台獨”衝到一定程度時,美國就會出面踩一下刹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田飛龍認為,美國不斷制定涉台法案,在安全、外交、選舉等各方面對台實施強力控制和操縱,台灣實際上必須在美國利益允許的範圍內做規定動作,實施一些不違背美國利益的自選動作,從而出現了隱秘的、非正式的“準殖民地化”。美國在涉台問題上繼續執行“兩面派”做法,即每次在承諾“一個中國”政策未變的同時,都定會在支持台獨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並日益呈現出“一虛一實”的趨勢和取向,在“一個中國”政策上玩“虛”,在“台獨”與“台灣牌”問題上玩“實”。美國的盟友體系在涉台立場上也日益動搖,有隨風起舞的,有敷衍了事的,也有投機冒動的。

  外交學院教授楊闖認為,政治文化認同是海峽兩岸關係發展的基礎。蔡英文當局大搞“文化台獨”,從教育與文化入手,將台灣歷史與大陸切割,實行教材本土化,到公開在國際社會謀求加入聯合國,倚美謀獨,以武拒統,公開挑戰“一個中國”的原則。如今,台灣20至40歲的年輕一代對中國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認可程度趨弱,而自認為“台灣是台灣、大陸是大陸、自己就是台灣人”的居然成為多數。在這種現實情況下,和平統一前景變得模糊,“平津方式”(以武力拿下天津,促使北平和平解放)不失為國家統一的最好辦法。

  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李環認為,新時代“一國兩制”發展有望形成“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港澳台三種方案”的新格局。“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至少有兩個方面的問題需要認真解決。一是法律問題,這屬於“硬對接”。不管是台灣現有法律的適應化,還是兩岸共同制定一部台灣基本法,都需要釐清兩岸在政治、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國防與外交等方面的制度與關係,兩岸政治談判的相關內容也需以法律的形式加以體現。二是台灣人心回歸的問題,這屬於“軟對接”。血脈相連、人心相通,雙方才能從利益共同體上升為真正的命運共同體。

  南開大學教授、閩南師範大學教授朱磊認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既是和談方案,也是實施方案。說它是和談方案,乃是因為為了讓和平談判能夠產生實質結果,需要設計出能讓各方接受的可實現共同發展的國家統一方案;說它是實施方案,乃是因為即使統一台灣的方式不是完全和平方式,也可以在統一後實施“一國兩制”台灣方案,關鍵是要設計出最符合實際需要的促進兩岸融合的國家統一方案,而這個方案不需要以各方均能接受為前提,方案設計的宗旨是要讓台灣在中國大家庭中穩定繁榮發展。“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既是靜態方案,又是動態方案,方案中的很多設計要根據形勢發展變化有不同預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