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月刊:二軌路徑與澳門治理再釋義再賦能

http://www.CRNTT.com   2024-07-30 00:08:30  


  中評社香港7月30日電/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博士資格候選人楊迪雅、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人文社科學院研究員于茗卉、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暨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特聘教授郝雨凡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6月號發表專文《二軌路徑:澳門社會治理多元的再釋義與再賦能》,作者表示:學界一般認為澳門社會治理源於葡萄牙殖民統治時期的“華洋分治”模式。鑒於此,本文提出葡萄牙政府與明清政府在各自國內政治上的特殊性造就了二者在澳門地區治理處於低整合狀態,形成了政府權力控制收縮的“縫隙效應”;而外來移民文化的嵌入奠基了澳門多元社會結構形態,又造就了以民間社團為代表的民間自治模式的興起。這兩點共同形成了實施意義上的澳門政府治理與民間自治的二軌路徑,這正是澳門社會治理模式的核心。回歸以降,“一國兩制”框架下澳門社會治理的二軌路徑呈現政府主導與社團高度自治的協調關係,讓澳門社會文化變得更加多元、包容、和諧,也豐富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實踐經驗。文章內容如下:

           一、多元文明延續與有效社會治理

  全球化時代,人類文明發展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不同文明共生、交融成為時代的基本特徵。一方面,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區域文明的交流與融合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促進了物質文明積纍飛速發展,特別是近年來,雖然在疫情、地緣政治風險等挑戰下,全球GDP總量還是在百萬億美元上下浮動,以中國、印度等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總體持續增長在4%以上,保障了物質文明的持續穩定和繁榮發展;〔1〕另一方面,“異域文明”的曝光強化了個體對自身文明的認知,激烈的社會競爭也讓個體更加願意回歸以族群、國家為基礎構建的團體當中,尋求安全感和歸宿感。極端情況下,某些個體把其他文明視為異端,把自身周圍的社會問題、國家問題歸結為“文明入侵”,主張採取暴力手段維護自己文化和文明的“純潔性”,從而發動恐怖主義襲擊,這也成為當今國際社會不穩定的因素之一。在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加速變動之際,歷史並未終結,人類文明始終追求著和平與發展,全球治理理念的維度和內涵要義也重新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