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經訪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臺灣政論節目 社會越亂越受歡迎

http://www.CRNTT.com   2009-02-16 17:46:57  


 
            塑造議題的經濟效益

  收看政論節目究竟是飲鴆止渴的毒藥,還是抒解負面情緒的良劑?這或許是見仁見智的問題,尚無標準答案。

  不過曾擔任過民視《頭家來開講》政論節目主持人的東吳大學政治系主任羅致政卻指出,政論節目對一般人的影響力其實有限,因為多數政論節目的收視率及收視人口都不算太高。

  即使像《大話》及《2100》兩大最受歡迎的節目,收視率在平常時期僅約1%左右,換算成收視人口僅20萬人,只有在選前或重大新聞事件發生時,收視率才會攀高至2%上下,仍遠低於目前最紅的民視連續劇《娘家》動輒8%、9%以上的收視率。

  “由此數據可以發現,不管是看了以後心情變好或變差,真的會受政論節目影響的觀眾,其實仍在少數,”羅致政說。

  他透露,電視台願意砸錢製播政論節目,最大的考量並不是收視率帶來的廣告量,而是著眼於它們塑造議題的能力。這些主持人、名嘴及政治人物在節目上的評析、指控、爆料,常會成為隔日報紙、新聞台,甚至“立院”質詢的焦點,在滾雪球的效應醱酵下,往往對執政者和被批判的對象形成巨大的壓力。

  “這種無形的影響力,為電視台經營者帶來的效益 ,遠比表面收視數字的獲利率重要許多,”羅致政說。 

  特殊的政治環境和歷史脈絡,造成了今日台灣政論節目的百花齊放,不管是抒解不滿、尋求溫暖、鞏固認同,或者單純的資訊需求,每個人收看政論節目的目的各有不同,得到的滿足也有千百種。

  只是,當打開電視、鎖定收看的那一霎那,你我可能都已在不知不覺中,成為電視台及有心人士利用的籌碼,這或許才是台灣政論節目最該被檢討之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