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經訪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尊重兩岸和平發展中的台灣民意

http://www.CRNTT.com   2012-08-12 00:22:53  


 
  台灣主流民意期待兩岸和平發展已經幾十年了。自從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以及中國共產黨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對台方針以後,中國國民黨隨之調整“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國共兩黨順應主流民意、順應歷史潮流,積極推進兩岸和平發展。歷經30多年,台灣民意越來越加持認同並正確選擇要走兩岸和平發展的道路,並在各個領域為兩岸和平發展付出艱辛的努力。與此同時,也逐步認清消除兩岸緊張對峙及推進兩岸和平發展的重要性;逐步認清兩岸和平發展帶來的紅利最實惠、最可貴;逐步認清主張推行“台獨”沒有希望、沒有出路。事實證明,台灣主流民意裡面深刻的內涵及所急切的希望是:歷史的悲劇和傷痛,人民不會忘記,更不能重演;“台獨”危害兩岸和平,人民不會認同,更不能接受;台海穩定,和平發展,交往合作,安居樂業,才是人民的最大公約數。因此,當今為政者如果仍然人為的設置障礙,絕不是聰明之舉,要多把人民心裡裝的事,多把人民期盼的事解決好,才能站穩“腳跟”,坐穩“位子”。

     當前台灣民意希望“維持現狀”的主要因素

  台灣主流民意支持兩岸和平發展,已是不爭的事實。但同時絕大多數民意又主張“維持現狀”,即“不統、不獨”,這是為甚麼?筆者認為,“不獨”比較好理解,因為“台獨”等於戰爭,兵戎相見,同胞相殘,台灣民眾不支持,兩岸人民不希望,曆中的教訓已夠慘痛了。絕大多數台灣民眾,包括朝野政客都心知肚明,“台獨”只能當口號喊喊而已,要想實現,非常困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那麼如何理解“不統”?原因就比較複雜。依筆者分析:

  一是歷史因素。歷史上荷蘭侵佔台灣,殖民統治38年;日本侵佔台灣,殖民統治50年;1945年至今60多年,兩岸尚未一統。單單這三個歷史階段,兩岸分離時間就長達150年。雖然兩岸開放人員往來,已有數百萬台灣同胞到過大陸,但仍有三分之二台灣民眾對大陸存有疏離感。百年分離,百年滄桑,怎麼可能在一夕之間彌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